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况,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会遗漏一些别人很久以前提过的需求,没有给别人适合的反馈。
工作中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情况,做完一件事以后,有了一个空窗期,原本大脑一位可以放松一会儿了,你却用它来想本来计划之后要干啥。
工作中还有一种情况,忙忙碌碌一整天,回头来不知道干了啥,复盘更是无从谈起了。
工作中也有另一种情况,你看着现在手头没什么事,有人来找你聊个问题,不知不觉聊了1个小时,才发现错过了重要的会议,或是整理关键文档的时间。
上面四种情况,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怎么办?
建立属于自己的日程表。你或许会说,这有必要吗?我平时都记得要干哪些事,也不会漏东西。
我的建议是,必须建。就算一个人的记忆力很好,但是你又为何要花注意力,在记下一件事上呢?人的精力本已有限,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精力已经悄悄流失。人们在管理金钱时,有一个量化的数字,但是在管理精力上,缺乏了量化的指标,往往花精力如流水,却不自知。
再者,你如果说我一天就干一到两件事,有必要建日程表吗?
有必要。越是厉害的人,时间的颗粒度越细,时间表的单位以15分钟,5分钟来记。如果你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1天,甚至一周,那就会存在很多滥竽充数的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这时候挤一挤,你会发现余量很大。
说完了日程表的好处,接下来说说如何建立日程表
我的方法是根据自身维度区分,纵列按每天的时间轴来,现阶段时间颗粒度为半小时。横轴按天来。每天两列,第一列记录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开会和业务。第二列记录要周知或催促别人的事情。根据军工六性理论,越往上走,和人打交道的越多。时间的安排,会慢慢从第一列往第二列倾斜。
(由于写的仓促,以后补上我的日程表图片,先留个坑)
日程表关键在于日这个字,没有时间,只有事的不叫日程表,这只是单维度的。而它和日程表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日程表的核心目的,在于省精力,安排时间。而事件便签,并不能告诉你在哪个时刻做哪件事,看了便签还要费精力评判优先级和截止时间,同时要遍历整个便签,看是否有更紧急地事情要做。省不了精力的同时,更省不了时间。
日程表这个工具,可以说是人进步的一个大台阶。有日程表和没有的人,在工作效率上,会有明显的差距。放长线来看,他们的成长速度,也是很明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