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太和殿后,坐在处于中轴线的一把椅子上。背靠太和殿后面的红墙,那红墙上的屋檐,歇着许多鸽子,地面上甚至有一坨坨还能看到痕迹的鸟屎,面向中和殿以及起起伏伏的地面,两边两座小角楼对称在视线两侧,目光所及之处,除了这些红黄相称的建筑,还有暗绿的植物映衬其中,天空很蓝,白云很远,抬头的那瞬间,几只白鸽从我头顶飞过,这画面在我眼中定格。
北大校园里。时间已近夜晚,雾气浓重,两旁高大的树在雾气中隐约可见,穿过蜿蜒的柏油路,还能感受到校园里幽静的古朴,浓厚的氛围,自信昂扬的学生,仿佛时间在这里都变慢了,慢的那么与世无争。听闻无数学子为折未名湖畔的一支杨柳前仆后继,果然,那杨柳树枝垂上湖畔,随风微荡,虽雾气浓重,夜空的倒影却异常澄澈,一轮弯月旁缀几颗明星倒映在湖面上,柳枝轻轻抚摸上去,涟漪荡进心里。
走了这许多地方,看了那许多景致,唯这两幅画面就像安排好的一样,突然闯入我的眼里,随之心灵也受到震颤,一记就是一辈子。其实里面许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或者被记忆扭曲了,比如那把椅子是否在中轴线上,抬头的瞬间到底有几只白鸽飞过,路过未名湖时缘何月亮与明星同在,或许被记忆美化了,人总会认为自己执着的东西是美的。或许有人会觉得缘何是这样的两幅画面,让这座城市也成为了永远的向往,或许因为那时坐了几天几夜的硬座从深山来到这里,行李都没放便赶去故宫,一时激动,让恰好而至的画面承托了感情,又或许因为感受到的气韵,又或许其他原因,人有时就是会这么莫名其妙的爱上一座城市,甚至一个人。
七年前游玩时购买的手绘版地图也被我小心收藏着,打开来看,圆明园里,精心题名的亭台楼榭镶嵌在山山水水之间,映水兰香、武陵春色、碧桐书院、九州清宴、山高水长,每处题名都自有其琢磨所在,只惜了寻常百姓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生活的剪影留在这幅画里,只惜了这里如今,只见山水,不见楼。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让人印象深刻,按照官方的形容,长虹卧波。建筑保存也相对完好,正门的第一座建筑是一座牌楼,正面题“涵虚”二字,反面题“罨(读yǎn,覆盖的意思)秀”,表明颐和园既宏阔,又婉约。清晏舫,又名石舫(舫指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建造起的船型建筑物),是另一名景,以巨石雕刻成舫,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意喻示清朝坚如磐石,水不能覆。只惜了劳苦百姓挥洒的血汗,蒸发成为空气,了无踪迹。

天坛的建筑相对明了,主要由祈年殿,皇穹宇,圜丘三个地方组成。祈年殿是天坛的标志,大殿中4根龙井柱象征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代表12时辰,中外层合计24根柱子代表二十四节气,加上四根龙井柱共28根柱子,象征二十八星宿,加上柱顶的8根童柱共36根,象征36天罡,与长廊的72地煞相对,诠释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圜丘是祭坛,周围设一圈回音壁,上层祭台正中有一天心石,由于站在此处回音较大,因此皇帝需站在此处向上天祈福,此石也被称为了“亿兆景从”石。

由于时间匆忙,只顾感受文化气韵,园林风情了,还未来得及在街头闲逛,体味繁华,但料想这里也是很多人期望实现梦想的地方,自有其向往。如今,北京人才济济,消费高涨,阻了很多追梦人的脚步,但我们仍旧可以在经济富足的闲暇时分,去这座城市走一走,去故宫听一听白鸽煽动翅膀的声音,去圆明园看一看遗留的花草,去某个路过的天桥叹一叹那些呆呆张望的年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