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满心欢喜的把那件白色的针织衫从衣柜里拿出来准备穿,这件衣一开始我是喜欢的,觉得穿在身上有些显胖,后来穿了几次,发现其实上身效果还不错,面料也很舒服。
当再次准备穿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
发现衣服背后破了指甲那么大的一个洞,远远的看上去,看挺明显的。
顿时心情有些纳闷,这是什么时候破的,怎么以前都没发现,今天才发现。
也难怪,以前都没有检查衣服的习惯,都是拿到,就套在身上了,今天不知道吹了什么风,检查了下,结果就发现问题了,看到有破洞。
补吧,马上就要到了要出门上班的时间了,也来不及了,只好作罢,换其他的衣服了。
上班的路上一直想着这件事。
这个洞说大也不大,说下也不小,而且还是在后背处,我看不到的地方。
我看不到,别人肯定能看到了。
别人会怎么想?
这个人衣服上破了这么大一个洞,都不知道缝补下,还穿来上班,真独特。
这件衣服质量肯定不好吧,不然怎么就破了呢,没准就是几十块钱的地摊货吧?
看一个人的着装打扮就知道一个人的品味,她的品味肯定很低,破衣服也敢穿出来。
越想越心烦意乱,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没想到到了我这里就变得很复杂了。
同时,我也开始埋怨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我们天天一起吃饭,一起做核酸,她应该看到了我衣服上的破洞,可为什么没说呢?弄的让别人看我的笑话。她到底安的什么心啊?
如此想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开始沉闷起来。
我怎么这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别人的评价?
来自外界的评价对我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我这种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回想起小的时候,我会因为别人的一个不友好的眼神,就会不开心很久。
现在看来,这种行为模式已经伴随着我很久了。
《向前一步》这本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摔了一跤,依然很自信的爬起来,外界的信息对她没有任何的干扰。
其实,有时候困扰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又闹出了笑话,真丢人。
但其实,我们关注的点,未必也是别人所关注的。
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案例研究:
让甲乙两组人员,甲穿着正规的衣服,乙穿着忒夸张的衣服,甲乙两个人同时进入一个坐满了人的影院,在场的人都在认认真真的看着电影。
这这时候甲乙双方进去了。
甲方自信满满,挺胸抬头的的进入影院。
乙方低着头,恨不得掩着面进入,本以为这种装扮会引起在场人员的注意,会引起欢呼叫喊声。
但是调查结果发现,在场的人其实并没有关注他们装扮。
所以,影响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你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煎熬。”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与自己和解,做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当做到这些事,整个人也会变得开朗和外向,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上一个台阶。
慢慢的就会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