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部编本教材初中语文
《驿路梨花》中的“老余”是否多余 陕西省名师于红梅工作室成员

《驿路梨花》中的“老余”是否多余 陕西省名师于红梅工作室成员

作者: 董雅凤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18:57 被阅读204次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文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叙述者是指叙事文本中的“陈述行为主体”,或称“声音或讲话者”,它与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小说中叙述者的常见作用 :①起线索的作用;②是故事的见证者,使故事更真实;③衬托主要人物;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主题。

          在这篇文章里,“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不仅如摄像机的镜头,层层推进,在一波三折里记录了悬念的破解,误会的消除,最终使屋主人浮出水面。“我”还是故事的参与者,小屋为“我”提供了帮助,知恩图报的我也参与到小屋的照料中。并且在最后深受感动时吟出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点明了主旨。可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我”旁边,始终有一个人——“老余”,他和“我”如影随形,我也不由得发出疑问:老余存在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删去老余只我一人存在?

          老余单独出现是在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此处写出老余山区生活经验丰富,看到有梨树就知道会有人家。其余时候都和我一起以“我们”的形式出现。我想作者彭荆风创作此人一定有他的目的,但从文中很难了解更多,于是上网查阅了作者写此文的背景。

          彭荆风早年是军旅作家,在云南片区红土高原上生活了68年。他对此地最深的印象就是山高水长,当时云南交通极不便利,无论去哪里都需要跋山涉水。一接到去开会的命令就需要步行好几天。这中间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痛苦自不必说,还要身背猎枪时时提防出没的野兽。除非当地的老猎人,其他没有人可以独自出行数日。这样想来,在这个“山高坡陡林密人稀”的陌生恶劣环境里,“我”必须要与老余同行,这才符合现实情况。何况老余还有丰富的山区生活经验。文中的老余不可或缺。这一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彭荆风的细心和真诚。

          这虽是一篇小说,但作者无论在情节的构思还是人物的设置上,都如此贴合现实,以至于很多人怀疑这是一篇散文,以为作者描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这除了与彭荆风的构思巧妙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在写文章时倾注了真实的情感。歌德曾说过:“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可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它”。在云南生活多年,彭荆风熟悉那里的一切环境,喜欢边疆少数民族的淳朴。尤其是在特殊年代遭受七年牢狱之灾后,他呼唤曾经的美好或者说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这种美好,一气呵成倾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来的更加真实更加迅猛,更为动人。

          探究老余是否多余虽然是自己午睡时突然起意的一个小问题,但在想明白后,对作者彭荆风更加佩服。我也明白了再伟大的文学作品倘若离开了真实的基石,都不能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驿路梨花》中的“老余”是否多余 陕西省名师于红梅工作室成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ut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