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一座城市周围的几个乡村,离城里从一里到六里各不相等,但每个村子都可以叫“三里屯”。人们经常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形,一段据估算只有一里的路程,如果道路两边都盖满了房子,就会被说成是五里长。而且每个村民都会信誓旦旦向我们保证,这条街确实是那么长。
明恩溥指出中国的计量混乱,从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采用多种不同的标准,盐业的十二两秤,买方花费十六两一斤的价钱,卖方给的是十二两一斤的盐。清朝的盐业是官办的,垄断的,私人是不可以经营盐业的,它就的一斤是十二两,这就是双重标准的好处,也是官办的好处。
清朝的老百姓也学会了用双重标准的记量,来忽悠诚实的人,如买时用十六两,卖时用十二两。
至于地名,用个整数——五里亭、七里镇、五里街,具体是哪儿到哪儿,也没有人去究竟。人名中也有叫九斤、七斤的。
老家的五里街,没走多少步就走完了全程,这个疑问在小时候就有,五里街有五里吗?从市中心步行到五里亭,走得气喘吁吁,疑问这五里亭委实是五里吗?那只是号称而已,没有人会去较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较真。
可以肯定,百年前的明恩溥说的是实情,由此他得出了清朝人不精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