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袁了凡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91514/eb61fc4af99798bf.jpeg)
十行采集:
1.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关心的人生问题,是这样两个切身的功利问题:
一个是如何保平安。
一个是如何获得功名利禄。
《了凡四训》将这两个人生问题合并成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2.灵还是不灵,是很多中国人选择信仰的一个标准。不幸,这非常主观。所以所谓的灵,往往不过是皇帝新衣,自欺欺人。
《了凡四训》矫正了中国人日常生活里普遍存在的对命理风水的迷信,倡导一种积极向上、自己命运自己掌握的人生态度。
3.《了凡四训》首先试图矫正中国人两个普遍的习惯:
一是习惯于“命中注定”“听天由命”;
二是当对命运有所不满的时候,习惯于向外求,向命理求,向风水求,向神灵求。
4.“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
5.“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的层面上找寻,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贵其实也是如此。”
“我们既可以向内求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6.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如果我们想要财富,想要名望,那就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
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保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的所想所为。平安,源于内心。
7.上天是公正的,不是看你拜不拜,而是看你实际做了什么。最后,每个人都要为他自己的行为买单。
我们只能在自己的心念和行为里找到安心的路。最好是,只做好事,莫问前程,心安就好。
#立命之学:
8.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9.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10.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
一行精华:
只做好事,莫问前程,心安就好。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触动,反思,改变:
序言中总结的中国人的两个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凡事躺平,逆来顺受的,是自我放弃,听天由命的习惯。
人们不愿意主动改变,而是习惯于因外界情况变化而被动变化。这样,一旦有所不满,也能轻易归因,让自己“心安理得”。
了凡先生早期的状态,看似怡然自得,“不起妄念”,实则跟上述习惯于“命中注定”的人没有两样,因为他已经被动被“算定”,只能“澹然无求”了。
但是这样的人生,到底是他自己的,还是那位孔姓算师的,实在是个大问题。直到云谷禅师八个字的当头棒喝,人生才在他面前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只有认知到在自己的人生中可以主动有为,才能继续思考如何去有为。这个道理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醍醐灌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