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A-Seq

作者: MaizeKnightL | 来源:发表于2023-06-26 11:07 被阅读0次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徐云碧老师2016年发表在PBJ上的综述“Bulked sample analysis in genetics, genomics and crop improvement”,原文地址:Bulked sample analysis in genetics, genomics and crop improvement - Zou - 2016 -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Wiley Online Library

个人阅读理解,仅供参考。有问题欢迎讨论交流,有问题还请批评指正。


BSA的优缺点

优点:相对于传统整个群体的分析,BSA通过简化流程显著降低分析量和成本,通过选择群体中的极端表型个体或者代表性个体就可以构建混池;可使用个体标记、微阵列和高通量测序的手段检测样本DNA、RNA和蛋白质等,简便易行。

缺点:对于多基因控制的复杂形状,BSA效力不足;BSA对遗传效应的估计可能会偏离实际,且不能检测表观变异;BSA对表型鉴定的失误不敏感。


BSA流程和影响因素

BSA主要流程:群体构建 --> 混合 --> 表型鉴定 --> 数据分析 --> 应用

BSA pipeline and affecting factors

包括但不限于群体大小(and tail size,极端个体数目)、极端个体的选择、测序策略、复杂形状的遗传结构和标记密度。

提高BSA效力的几个方法:

在受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表型检测,特别是针对低遗传力和受环境影响巨大的表型;

选择极端个体的数量需要考虑群体大小和表型变异解释力,如对于中小群体(200-500个体)选择20%-30%、对PVE达到10-15%的QTL则至少选20个个体;

在含3000个个体的原始群体中,选择10%的极端个体,有95%可能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力仅为1%的QTL;


BSA的混池模式

对极端表型个体的选择可以是单或者双向的,不同的选择模式导向对于目标形状的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混池。

a)质量性状混池,取抗病R感病S;b)数量性状混池,常正态分布,取低值L高值U;c)多个相同混池;d)存在致死效应的混池,CK:来源于控制群体的植株和R:来源于选择压的植株

对于先混合再取样,还是先取样再混合这两种方式来说,对分析DNA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考虑到性价比,前者是更合适的方法。

23.6.30更新 :部分测序机构说每个子代分别提取DNA再混合可以降低背景噪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SA-Seq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bw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