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在盛唐,哪一首边塞诗最能激励你奔赴边疆?
若论单句,我喜欢祖咏的“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和李贺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要说全诗,我更喜欢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外的青海,长云漫天、大雪满地。连绵不断的阴云遮住了太阳,使常年积雪的祁连山都变得黯淡无光。辽阔的一片荒漠,只有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短短两句诗将西北边陲、塞外战场那萧瑟、荒凉的自然环境形象地描写了出来。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隔数千里,作者却能将其统一到同一幅画面中来,体现了诗人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在盛唐,西、北两个方向的强敌一个是吐蕃,一个是突厥。孤城,就是屹然耸立在河西走廊上的一座兵镇。这座孤城里的将士的任务,就是要隔断吐蕃与突厥之间的交通,防止他们双方联合起来,从而威胁大唐。由此可以看出镇守这座孤城的极端重要性。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对戍边将士百战沙场的概括性描写。“黄沙”说明了边地之荒凉,“百战”说明了战争时间之漫长,战斗次数之频繁。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是戍边将士心怀必胜信念的豪壮誓言。纵然金甲已被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志并没有被磨灭,相反变得更加坚定。
本诗写出了边陲战事的艰苦,更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相信一定鼓舞了无数男儿投笔从戎、保家卫国。这其中,当然包括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