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的现实背景、理论背景及意义
(1) 现实背景
1、时代背景
十九大以来,国家教育相关部门针对如何实现将教育和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的方针进行了明确地规定和部署,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程度地加深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未来的教育趋势必将是“互联网+教育”,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也正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变革。
在“互联网+”教育这一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整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反观我国,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大规模投入,“十二五”以来,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全国6000万名师生已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和教研模式,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模式发展。
2、现实的需要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课堂上充满喜悦、兴趣、困惑和成功等情感体验。可以有效地带动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是公开课、比赛课,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运用,想得优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教育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教育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实际开展情况
我校是2017年5月参与“互联网+”教育方针的,我校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五亩乡最为偏远的一所山区村小,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技能学科人才比较匮乏,这一形势已经成为我校教育开展的短板。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沪江教育互+加护进行了深入了解,正式实施以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沪江互+计划开展以后,老师们每天都在微信上对学校师生参与课程的情况进行分享。另外,通过参加黄埔一期校长培训班,并和灵宝优秀学校进行经验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2017年下半年,我校在第二周、第五周被评为互+美丽乡村优秀参与学校。当年的10月30日我校在三门峡互+现场会上再次被评为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优秀实验学校。11月15日,在洛阳高新区互+现场会上我校被评为彩虹花阅读核心实验学校。2018年1月30日,应上海夏加儿美术邀请,参加了年会,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以上实践成就的取得为我校开展互+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自信和鼓励,更坚定了我校持续走互+教育的信心,相信在互+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我校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二)理论背景
1、教育新课程《标准》
《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教育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去。”这一要求为我们如何在教育课堂教学中探索合理的现代信息技术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帮助,这是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也为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真正做到对传的单调的教育模式的冲击,让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 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在我国,心理学家刘玉明早就指出:“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生注意的发展的特点:第一,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有意注意已经开始发展,但是无意注意依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在教学影响下,学生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注意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
3、建构主义理论:
伴随着移动办公和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国内实现了快速进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是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进行灌输的,而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 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主动构建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是"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的是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仅仅是课堂的主宰者和这是的灌输者。要求学生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开展学习。也可以认为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十分盛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相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突出优点就是可以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是在互联网+时代 ,继续学习多媒体技术,合理、适时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有机整合,为小学生创设积极思维和探索的视听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解决教育问题的策略,带动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教育素养的提升,实现高效教育课堂的打造。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通过增强教师的互联网+意识,提高整合教学信息能力,促进互联网+素养的提高。
2、构建“互联网 +”小学教育电子资源库,形成开元的学习平台。
3、探索构建“互联网 +”环境下小学教育高效课堂打造。
4.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构建“互联网 +”下的多元评价机制。
三、研究方法、时间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该研究将针对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实施路径选择的实际情况作为重点,在组织一线教师对学生参与教育课堂过程积极性案例进行持续地观察、调查和实验,进而研究出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课堂上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力的改变,同时对有关理论进行探究、凝练和提升。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资料,奠定研究基础。
3、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检验效果,进行探索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以行动促研究。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和经验。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二)研究时间和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分工搜索、整理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课堂整合的相关资料文献,包括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刊物、《儿童心理学》等,拟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制定实施计划,规范操作。继续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2)研究团队进行专题培训,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研讨,提升团队研究能力。
(3)开展“互联网+”下课堂教学研究,认真反思、总结。每个月组织课题组成员举行一次教学实施活动,做好听课记录,观察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情况与效果(什么时候恰到好处,什么时候反而影响教学效果),进行交流反思,做好经验积累。
(4)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教学实验效果交流,做好信息的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操作。
(5)完成中期报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下阶段的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阶段性总结),为下一阶段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3、第三阶段:完成结题报告
整理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一)借助“互联网 +”技术优势,优化备课。
网络已经成为教师备课的“贤内助”。大量的信息,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案等素材资源和可检索的文献图书在网上都可以“一键到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网络中寻找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丰富课堂教学。本课题提出借助现代化技术,优化备课,包括资料的查找,课件的下载,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特别是教学内容进行修改,重组,达到更优化,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构建“互联网 +”环境下小学教育高效课堂。
在 “互联网 +”环境下,教育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可以发生变化,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走出课堂、走出学园进行学习,很容易就能做到了课堂内外相结合。基于“互联网 +”思维的启发下,我们可以进行开放型教学活动,学生只要通过互联网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比如:教育游戏活动课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到教育学习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在“互联网+”思维的启发下,引入电玩益智游戏,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电玩益智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借助“互联网+”进行新课的导入,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互联网+”让教育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直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课堂中的运用,给教育教师提供了契机,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较多地对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进行思考,在庞杂的材料中,做出甄别筛选,在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素材,力求精选精用。
3、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在学习加减法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求几何图形中求阴影部分面积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4、利用“互联网+”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开始将生本思想进行重视,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地应该承担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不能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落实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在进行问题的解决时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水平。
五、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经费及已取得的与有关的研究成果)
(1) 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选用的课题组组长在农村小学教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对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的策略打造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思想新锐,大胆创新,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向上进行把握。
课题组成员也分别承担过省、地级课题研究,研究的成果论文在相关比赛中也获得很高的成就和评价。课题组成员在学历、研究经历和教学经验方面很有经验,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知识方面有很高的意识,这些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之前课题负责人就安排课题组成员对如何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结合互联网开展教学的资料进行收集,小组成员针对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了有助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师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以上实施基础上,开展了前期的调研工作,主要就是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开展前后学生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改变情况,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参考素材。
(2) 完成研究任务的研究经费、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学校及相关部门为了促进课题的顺利开展也在研究经费和设备方面给与了一定的支持,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研究经费,使得课题的顺利开展有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在组织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前,学校在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时间保证。此外,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每一阶段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课题小组成员的职责分配,确保课题按部就班地开展。
六、预期研究成果
完成《“互联网+”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研究报告、论文。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对小学教育教育影响研究[J]. 胡青云.才智. 2016(07)
[2]浅析“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教育教育的作用[J]. 李淑侠.学周刊. 2017(06)
[3]浅谈小学教育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刘巧菊.学周刊. 2018(11)
[4]浅析小学教育教育中教育思维培养[J]. 夏文炜.赤子(上中旬). 2016(21)
[5]解析小学教育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 路玉梅.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6]小学教育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汤胜国.思维与智慧. 2016(26)
[7]多媒体视域中的小学教育教育研究[J]. 许寿山.中外企业家. 2016(29)
[8]小学教育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途径[J]. 刘丽.赤子(上中旬). 2016(18)
[9]小学教育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J]. 刘声桂.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2)
[10]从热闹走向高效——关于农村小学教育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唐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