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对于新修订的青岛版小学科学中“完善科学探究模块化理念,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非常认同,更仰慕课程设计专家们的巧妙构思。
该科学探究模块化理念以“情境•问题、探究•实践、反思•评价、拓展•迁移”这四个子模块作为教学主线,力求实现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真评价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质疑反思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陶冶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既继承了以往青岛版科学教材的鲜明特色,又体现了创新改进,关键是好理解、易操作。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模块的设计还能有效呈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生成新的问题走向课下”的理想课堂状态,更把《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究实践八要素中的“反思与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尤其是设计的“回顾反思”内容更是教材的灵魂所在,如《昆虫》一课中的“把蜜蜂、蜻蜓等动物各自的特征与昆虫的共同特征相比较,发现它们的外形特征符合昆虫的共同特征,以此得出蜜蜂、蜻蜓等动物属于昆虫的结论,这个推理过程就是演绎推理”、《研究削笔刀》一课中的“拆开手摇削笔刀,可以看到滚刀、金属拉杆等内部结构,这些结构实现了用手摇的方式削铅笔的功能”、《比一比》一课中的的“比较是分类的基础。只有明确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制定出分类的标准,才能准确的分类”等,确实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耐人寻味。
真心佩服课程设计专家们的智慧,无愧于“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