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里被刷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广州人的歧地图」。内容从另一篇文章谈及北京人的歧视圈为引,大谈广州人的歧视圈。其行文流畅,主旨也甚为可取——广州人其实并没什么歧视圈。
各位有兴趣可以点此围观原文。然而我和几位好友对内文的信息不以为然,总体来说就是作者对广州人的认识依然太「新」。在几位好友的鼓动下,便提笔(机)写就本文,权当为原文添加一点个人意见。
必须声明,以下文字中的诸如「歧视」「看不起」等类似措辞,仅为行文风格所用,并非字面上的深重意思。所谓「歧视」其实是个中性用法。事实上,我和我的广州朋友们也经常互相以此为茶余饭后谈资,丝毫无地图炮之意。若有冒犯,烦请见谅。
广州人对广州的定义其实是十分狭窄的,基本上就是东起黄埔开发区,西至芳村,南及海珠区,北达白云区的范围是为「广州市区」。在这部分区域中,又有新老之分。广州人对行政区域有一个十分简单的定义——以珠江为界,直接分河南和河北。河南为海珠区,河北则指代越秀、东山和荔湾区。你看,这里的行政规划都是旧的设置,也常是鉴定新老广州人知识的重要指标之一。你在广州说你是河南人,10年前大家应该都会觉得你是来自海珠区的,而现在以及将来这歧义可就比较大了。
所谓歧视地图,我认为大抵来自于家庭出身。你来自哪个行政区域,大概便能对你家庭出身猜出个五六分,自然形成了各社会阶层的刻板印象。广州人眼中的老四区为越秀,东山,荔湾和海珠。自然而然,来自老四区的人形成了歧视圈的第一梯队——老广州。
1 越秀和东山
越秀区实为广州城区之核心地带,云集省市政府最重要的机关单位,同时也是商贸核心之地。越秀区遍布狭窄的巷道和急转弯的高架桥,而越秀区的居民构成多为党政核心机关(基层)人员家庭和广州本地小商人家庭。由于南越王墓的存在,越秀人民总带有一股帝王之气,加上越秀山的风水宝地加持,可谓走路带风、俯瞰全市其他居民。
现在要黑越秀区居民其实不难,基本离不开流动人口(著名的总理难题:广州火车站)和小北路的国际友人,还可以再顺便黑一下站西路A货集散地。
东山区在很久以前便是大户人家居住之地,可谓古代的高尚住宅别墅区。至今也有不少文物级别的小别墅建筑群。解放后不少富商离开,留下的房子便分给了党政机关高级干部。所以东山居民大多为系统内高级干部家庭,或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或本地名门望族家庭(所谓东山少爷)。若然你说自己来自东山的,通常会获得一句:家里一定有厉害人物啊。而由于东山区已经被合并,「来自东山」现在更自然地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没有越秀区的流动人口纷扰,老东山人对自己的纯粹广州人身份认同更为强烈。
要黑东山人不容易,毕竟人家血统高贵。然而你血统再高贵,还不是被历史埋葬了,成为越秀区的一部分了,对不对?
2 荔湾
荔湾是广州美丽传说之一,说起荔湾大家少不免自然地联想到美食、大屋和美女。和越秀东山强强合并不同,其实荔湾人民更偏向于称原区域为西关,尤其现在荔湾区已经把白鹅潭对岸的芳村合并之后,称「西关」能维持老广州的最后一点血统尊严。西关自来商贾云集,十八甫更是海外闻名之海商路起点。因此,西关大少小姐们总有一股贵气,仿佛出门带着几个丫鬟管家一样。荔湾人民构成主要是老广州中产阶级、小商贩家庭,以及本地文艺界人士。
要黑西关居民也不容易,也不忍心,毕竟西关是承载着广州商贸之城的DNA的,从某程度讲,广州是国际都市,西关就是这个都市的根。真的要黑一下的话,西关人「孤寒」,确实是对他们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 ——精明商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3 海珠
作为老河南人,我怎么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海珠湖或湿地公园这些地方上呢。海珠区就像是一个孤岛,珠江以南、番禺以北,一个巨大岛屿全是海珠区。开讲有话,「宁要东山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此乃我听过广州内最厉害的一记地图炮。河南居民在老四区里最受歧视,无非就是因为海珠区旧时多为穷人居住,解放后则建立起一些国有工业园区。因此,海珠人民构成比较复杂,多为工人阶级家庭加上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多缘于中山大学)。
事实上海珠区内部都有一定的歧视划分,大抵以赤岗为界,往西为旧海珠工业区和居民区,掌管着海珠区中最密集的人口(国企宿舍居民区),最老牌的商圈(江南大道沿线),最优秀的基础教育资源(六中,五中和97中都在西片)。赤岗往东从前是村落和烂地(当然,海珠大部分地区以前都是烂地),现在则成为「城市新中轴线」。然而若你说你来自海珠区东片,大抵都会把你和乡村挂上个约等号。又然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来自广州城里的乡村,貌似又是不错的事情哦(冼村除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