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绛先生的了解,我只停留在《老王》这篇文章上,对其人生作品是不了解的。今天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我是一个读书很少的人,居然连她的书籍都没有读过,真是一大憾事啊!打算寻找他们的书籍,填补这个遗憾。
杨绛先生的文艺生涯是我等需要追求的东西。我这个人一直都信仰人是有两个故乡的人。现实生活的是我们的第一世界,因为这里是我们现实生存的世界,这里有我们喜欢的食物,有我们欣赏不完的美景,有我们不舍的自然。精神世界的探索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全心投入的,有的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为了应对生活的种种问题,有些人放弃了精神世界的探索,让充满魅力的精神世界处于荒芜状态。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问题呢?
现在的生活由于物质至上的生活风气,人们过于沉迷物质享受带来的欢愉,忘记了精神世界的探索,所以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只有魔兽和刀塔。看到这样的精神世界我深深的为他们担忧,但是我却无能为力。杨绛先生提倡读书的理念是让让我们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去了解人间的世故人情,学习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寻的一份内心的安静,让漂泊的心有个归宿。
细思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我感觉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了解过于浅显,让初出社会的我承受了挫败感。文中说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生是最难的一件事情,我们怎样让自己在这一生的奋斗中获得平静的内心呢?
最近几年,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由于官商勾结的原因,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原因,这个社会出现了一些拼爹的思想。社会的怨恨情绪在积累。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让人们忘记了思考自己的需要,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路上,让内心精彩的人们变成逐利者。这句话和本书开头提倡的勤俭出现的抵触。当一个社会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时,这个社会的内心是腐朽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精神世界是否荒芜?
曾经听一位老师说,那些承受苦难的人写出来的作品才是真实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有太多的苦难,他们对现实的认识才够真实。现在有些人说西方的某本书很有见底。看看作者的人生经历,你就可以思考他文中的一些理解是否别有用心呢?
近年来,中国的青年中总有一种中国什么都不如西方的想法。从曾经的出国潮,到后来的西方生活的向往,到现在的美国生活的自由。
其实,我们可以从钱钟书和杨绛不愿去台湾,就表达了他们的无知。作为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国人,战时那种生命如草芥的切身感受,他们对国家的理解才那么的深刻。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对国家的深刻认识,他们的爱国之情就不会那么深。那种对于国家的认识,是今天的我们不能体会的。那种对战争的厌恶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国家是我们依靠的力量之源,如果我们的国家很弱小,我们就不可能享受我们应有的人权。今天的以色列为什么能强硬的面对伊斯兰国的围堵而不投降,那是因为他们曾经成为世界的流民,成为希特勒屠杀的对象。国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有限保障。停止自己无知的言论吧!用我们的思考认识我们的国家,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实现自己内心的抱负。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家丑不外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别国的言论不是文人美丽的精神世界,也不是他们宣扬的什么民主。每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性格以及自己的思维方式,你的想法可能不适合别人,而你却想操纵别人,强迫别人认同你的思维的想法,这样国家间就出现了矛盾,出现了反抗。美国或者西方为了宣扬自己如何如何的好,他们想我们展示他们如何优越的生活。我国的一些人,由于利己思维浓厚,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他应该追求的,而不去思考这样的生活实现的途径以及背后的不可持续性。美国金融危机和欧盟债务危机,都是他们这种生活的不可持续性的现实体现。由于他们这种生活需要压榨发展中国家的财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欧美的高额利润不能得到保障了,欧美的经济危机就来了,国内的游行就多了,这是因为他们不能满足人民获得好的生活保障。其实这就是奢侈背后的精神腐朽。
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在追求适当的物质生活时,不忘加强精神的追求,让我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得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有一颗不抱怨且奋斗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生活的挑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