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向杨绛先生致敬。
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
于时光的荒野里,她始终如兰芷,如清水,在这纷繁的尘世里寂静欢喜。
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一一坚忍、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她的才情卓然于世,她的爱情珠联璧合,她的文学成就岁月里温婉如初。
举世公认,她的家庭幸福完满,常常令人感叹,世上竟有这样一位美好的女子。然而,她在105年漫长的人生里,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她始终不改初心,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她把她的生活成了一个典范。
她被钱锺书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她被周国平如此评价:“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她就是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锺书夫人杨绛,跨越了105年漫长岁月的一位才女。
杨绛之所以能如此,大抵归因于她的父亲杨荫杭。他用他的高洁之风,化成满满的爱,给予杨绛以教诲、以温暖,让她自小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更形成了良好的心性。
漫漫人生路上,能获得如此珍贵的精神财富,于杨绛,于任何人,都是能受用终生的至宝。
在教育上,父亲的理念也很独特。他的教育理念来自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有时,他会教杨绛姐妹们什么“合口呼”“撮口呼”之类,但从不强求她们学习自己的这一套。
他非常尊重孩子们的观点,更习惯于让孩子们顺其自然地成长而非呆板填鸭式说教或者严厉的教育。
杨绛从小就喜欢文学。父亲对此深感欣慰,并大力支持,时常会为杨绛买回一些书来,多半是杨绛最爱的词章、小说。杨绛如果对什么书表示有兴趣,父亲就会亲自把那本书放在她的桌上。不过,如果见她长期不读的话,那本书便会莫名地消失不见,这等于是对杨绛的一种谴责。这样的谴责,于杨绛心里很不是滋味,比骂她打她更让她难受。所以,她渐渐地学到了更多的尊重与承诺的兑现。
自古就有“富贵思淫欲”之说,太过富有对于人生未必是好事。在后来的岁月里,父亲也以这句话为信条,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不被荣华富贵迷了双眼,他总是严格要求着自己,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好人”;他也希望能以身作则,让孩子们都可以像他一样。毕竟,世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大肆铺张浪费简直丧尽天良。
许多年后,三里河南沙沟的杨绛家中不见装修,也不见豪华装饰和家具,摆设之简朴令人惊叹,偌大的居室里只能看到书架,满满的书摆放在书架上,给人一种坐拥书城的感觉。纯粹的空间、简朴的生活,这种不尚繁华的作风,不得不说是源于父亲的影响。
低调处事的父亲,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在当时都深受尊敬。
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若是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真正获得安静。在岁月的风华里,心不能是招摇的枝丫,而应是静默的根系,深埋于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动,只求自身的简单和丰盈。
诚如杨绛。从1911年2016年,这位105岁的名门秀、文学大师,经历无数世事变迁,却依然保持着从容淡定,百年岁月风尘亦难掩她的风华。如此的她,更是给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以一种温润的慰藉,让我们心生活着真有希望、活着真美好的喟叹。
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她就这样行走于人间,一路温暖,一路微笑,一路获取感动。在生命的坎坷和摇曳中,在浮华的岁月和寂静的流年里,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沉静和稳妥,她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八个字:人淡如菊,安之若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