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木叶零露
来源:木之阁(ID:muxueju12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听得太多,有时我们也会怀疑:好像自己也已经读过很多书了,为什么感觉没有一点提升?怎么好像读过之后什么感觉也没有?四大名著也不过尔尔?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首先就是我们该读什么书。说实话,我觉得所有的推荐书目都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心血,换言之,每一本用心的书都会是作者心血所铸,是作者的精神及斟酌的成果。生活中即便是再木讷的人,也会偶尔说出两句金句。
结论就是,读书的选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读。
说到读书,大家肯定都听过快读和慢读的概念。但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要想学到东西,读书只能用慢读和精读。至于快读,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贻害千年。只有慢读才能有自己的思考,并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
慢读有诸多好处,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你能真正跟上书中的剧情,去体会作者再书里所描述的那个故事,去跟随作者的脚步品味作者眼中的世界。就像有人看书能把自己看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入书深,方才可以对作品有个直观的总体的认识。就说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吧——《西游记》中,玉帝和佛祖这地位更高?我认为是玉帝。原因就在原著里,孙悟空打到了天上,玉帝是“下旨”去请如来,如来是“不敢不从”,是不是高下立判?
书中乐趣多,入书方可知。且看《庄子》里的一段话“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穷无涯,殆矣。”这话是不是很简单,一听到就能明白。但是不是觉得很无趣?如果是慢读呢?“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这是说生命有限,知识无涯。“以有涯穷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知识。好像很励志哎,咦,怎么和庄子一直的风格不太像?再读“殆矣”这是错的。是不是就有一种跌宕起伏的美感?这就是读书中的部分乐趣,至于其他的乐趣,希望你能在阅读中自己发现。
要想学到更多,那就要记笔记。记笔记是必要的。我十分赞成古人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看法。就连大家钱钟书先生都一直有记笔记的习惯。据杨绛先生回忆,钱先生做笔记的时间是看书的两倍还多。笔记可以帮我们进行二次的梳理,理解并掌握其中精华。
读书会是一辈子的事,不要想着自己看了一点书就能有长足的成长。但记得,在竹子一夜成长之前,它积蓄了很久的阳光,雨露,风霜。
翻开一本书,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