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努力」,很少有人能和曾经的雷军相比。
雷军简直就是「努力」二字的代言人。他在1991年加入金山后,几乎把自己的命都扑到了工作上,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天,十几年如一日。
他信奉的理念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并且要努力到无能为力,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这给雷军挣下了一个「中关村劳模」的光荣称号。
除了努力之外,雷军还拥有极高的天分:高考成绩远超清华北大录取线;两年就修完大学课程,拿遍所有奖学金;大二参与编写的书籍,成为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材;22岁出版编程书,成为当时程序员人手一册的红宝书……
然而,如此高的天分,配合极度的努力,给雷军带来了相匹配的成功了吗?
并没有!
他在校期间创办的「三色」公司,做了六个月就散伙倒闭;加入金山后压上全部心血做了三年的软件「盘古」,惨遭失败,差点把公司搞破产;担任金山CEO之后想把公司做上市,冲击了5次IPO,才勉强成功;而他奋斗16年才带上市的金山,市值与当时成立才短短几年的百度、阿里、腾讯相比,连零头都比不上……
虽然和普通人比起来,雷军已经算是很成功。但是与他的天分、努力和期望相比,只能说勉勉强强。
与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云。
马云高考3次,才考了一个专科成绩,与雷军以超越清华的分数上武汉大学相比,天差地远;
马云学的是英语专业,对计算机一窍不通,而雷军是大师级的程序员;
马云管理公司,日子过得潇洒至极,还有闲心去龙井喝茶、西湖论剑、打打太极、拍拍电影,而雷军一直过得苦不堪言,恨不得把自己累死在工作上。
最后的结果却是:马云1999年才创立的阿里巴巴,做成了中国最厉害的互联网公司,他自己也成为中国首富。而雷军为之奋斗16年才上市的金山,上市时只是一个价值6亿美元的小公司。
后来,雷军经过三年的痛苦思考,想明白一个道理:凡事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动。
他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之下,雷军看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风口,做起了小米,几年就把小米做成了世界商业史上最快达到100亿美元营收、450亿美元估值和进入世界500强的创业公司。
与金山时期相比,雷军做小米用的时间更短,成就却更大,是雷军的努力程度比在金山时更高了吗?
并没有。
实际上,离开金山后,雷军每天过的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约事不约第三天」的悠闲生活,但在那蛰伏的三年,他仅仅靠天使投资,就做成了比在金山更大的事业,积累了比在金山更多的财富。
而做小米之后,雷军每年还会抽时间去日本或欧洲滑雪,一去就是七八天,比起原来在金山过年都只放三天假,简直天差地别。
从金山到小米,雷军最主要的变化,是从只知道埋头努力,变成先找准方向再干,而这正是普通人到顶尖高手的最重要蜕变。
高手会首先明确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从而达到一日千里的效果。普通人看不清方向,哪怕百倍努力,也只能达到普通的成就,甚至有可能走的路与成功背道而驰,反而越努力越失败。
战略的思考,比盲目的努力更加重要。很多人之所以忙忙碌碌,完全是为了避免思考。他们在用行动的孜孜以求掩盖思想的空空如也。
高手谋定而后动,普通人只动而不谋。努力的效果,因此而产生了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