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这一生,其本质是不是在和虚无作斗争呢?
我们无止尽的在探寻生命的意义,为生活找一个目的,为了彰显自己不是那么没用,我们努力读书,我们认真工作,我们艰苦创业,我们回报社会,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然后终于可以大大方方说一句,我没有白活。好像这样就可以两眼一闭双腿一瞪了无牵挂的死去。
但这样忙碌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是谁。
或许意义从来不是存在于结果中,而在过程。
以前我很佩服远离红尘、出世修行的人。如今仍心向往之,却少了些高山仰止。
其实难的并不是开悟,而是在看破这世间种种的虚无后,还愿意耐着性子留在世间。
也因此更加认同尼采笔下查拉图斯特拉的超人之处,深知远离人间才能看见真理,但对人间深沉的爱让他不得不重回人间。所以参悟生活的目的不是让人退隐山林而是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
与其把人生看成一场马拉松,倒不如比作四季的循环更加贴切。乍看之下每一个阶段都以不同的目标和追求在前进,但经历的痛苦和无聊却大同小异,就连目标达成后的欣喜也都是相似的重复。
只是曾经以为结局会像童话故事那样,有“坏人被永久打倒,好人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美满;会如小时候家长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中考完就好了/高考完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
但后来发现,人生没有“就好”了。生活也没有一劳永逸。
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台词,小女孩问莱昂: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莱昂说:一直这样。
2
上上周生日,好友祝福:希望你能越来越笃定,享受生活中平凡的快乐。
短短一句话直戳我心。她懂我。
回想过去这一年我没少折腾,循规蹈矩这么久,头一回做了次“离经叛道”的事儿:去到了心心念的远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由,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价值和意义...
只是兜兜转转一圈,才发现,这所谓的意义背后还是脱离不了生活的琐碎。
真实的生活从来不是在远方,而在脚下。远方不止有诗,也有苟且和满地鸡毛。毕竟不论在巴黎还是非洲,都逃不了去超市买那一块五毛钱的土豆或者去菜场和阿姨讨价还价。
3
最近喜欢上桑格格,不光找来她的书,每天还要翻翻她的微博。
每当无处安放自己虚无的内心时,看着她一字一句充满生活气息的人儿和事儿都觉得温暖又治愈。明明是简单到会被你我忽略、普通到不会在心上落下多余痕迹的故事,可一旦用文字描述出来,立刻变得虔诚又神圣。
它可以是一个因不想上学而哭闹的孩子,一群下棋的老头儿,一对儿搭巢的乌鸦。
“孩子”、“老头儿”、“乌鸦”,虽是常见的名词,但更是存在于世间的生命。而每一个独立的生命背后又会有多少的趣味盎然等着我们去发掘呢。
生活的简单和琐碎,也能如此可爱。
只是我们不留心,才看不见。
4
肚子饿的时候,一碗香喷喷的炒河粉就是意义;难过的时候,一部轻松诙谐的喜剧片就是意义——无论精神上多么形而上,我们还是需要形而下的生活。毕竟形而下的乐趣比形而上的乐趣乐多了。
与其到远方投靠那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发掘自己的热爱。
有时会想到几十年后若真的进入到机器人时代,所有机械活动都可以让机器代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看似省事便捷,但不免失去了几分生而为人的乐趣呢。
离了烟火气,生命也就少了点温度。
尽管人生本虚无,但生活无需如此。填补人生的虚无感,还是要回归到生活本身。
注:文中参考了桑格格、刘瑜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