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我关注了一个公众号,点开来第一篇就让我很是触动。
看完之后,我想说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
1、成熟,从表达欲下降开始
翻开自己的QQ空间、朋友圈,我的状态从以前的几天更新到一个月,再到几个月,最后是一年就几条状态,朋友圈由全部可见到半年可见,即使半年可见也只是最近一阶段的零星状态。
本来我以为只是我一个人,后来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很多人虽然发状态,但基本上都是把情绪隐藏在状态背后,有的是微商、有的是分享一首歌、一篇文章、一些旅游的照片、美食、美景、晒娃、晒偶像……
朋友圈里加的人越来越多,发状态之前脑子都要条件反射般过滤一下,想想这状态合不合适,能不能对所有人可见。久而久之,我们越来越怕麻烦,把心里想要说的话硬生生咽下去,后来我们变得无话可说,在社交平台表达的欲望在一点点降低。
2、真正关心你的人在生活里
有时候,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发状态,只是发了状态也没多大用,那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话听了又能怎样?
真正关心你的人会在生活里陪着你,帮助你。
前一阶段,我的一个高中同学Y主动跟我联系,她说很久没见面了,咱们见一见吧,我欣然答应。
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我们这次见面未能如愿,但是那份留在心底的感动还在。
我们的缘分开始于高一下学期,一起被分到文科班,她浓眉大眼,肤白貌美,剪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做起事情来干脆、利落。
那时候我们没有手机,天天忙着趴在书本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渴望,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考进理想的大学,出人头地,所以平时我们的交集并不多。唯一的休闲就是上体育课的时候一起打打乒乓球。
后来我们都没有如愿考上理想的学校,一起走进了高考复习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高四生涯。
为了减少干扰,我选择了住校,这时候我们的交集变得多了起来。我们住进了同一个宿舍,我们的宿舍一共有六张床,住了5个人。
有每天早上要喝两碗粥,人送外号的“粥”;
有英气十足、说话干脆的“健”;
有心态宽松、每晚睡前必梳头的“欣”;
有话少、文静的“阿凡”;
有席子下面压了很多过期娱乐杂志,看了一遍又一遍的我;
最后一个大家都尊称“雨哥”,只有我偏执地要喊她“雨弟”的Y。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完全就是三点一线,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间拼命奔跑。但是我很怀念那段单调枯燥的日子。
那时候活得很有劲,很有奔头。
大家都说复习很苦很累,但是那一年我很开心,因为我遇到了这四个人,她们陪伴着我,与我一起经历成绩的跌宕起伏,一起感受备考的辛酸与压力。
后来,高考结束之后,我们各奔东西。
我和Y也考到了不同的城市。忙着适应各自的生活,大学四年里联系少之又少,直到后来我考编需要去她所在的城市。我打通她的电话,她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下来,说没事,你来吧,正好我这段时间有空。
我到淮安那天,她先带我去吃了学校对面的酸汤鱼,然后在她租的宿舍里面住了好几天,看我考编很辛苦,她还专门做了排骨汤给我,还给我面试提很多建议,还大方地把她新买的衣服借给我穿。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虽然工作以后我们联系的次数还是不多,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友谊。因为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始终有一个地方是留给对方的。
3、没有状态的日子,都在忙着生活
生活的确需要仪式感,偶尔发个状态,冒个泡,纪念一下当天发生的难忘事件。没有状态的日子,我们都在忙着各自的生活。
小时候,在哪里摔了跟头,擦破了皮,赶紧向大人求关注,求呵护,即使不怎么疼,也要装出很疼的样子,享受那种被人挂在心尖上的感觉。
后来,我们一点点长大,父母一点点变老,我们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点点把生活里的鸡零狗碎往肚子里面咽,生怕父母跟着我们操心。
不如人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心情,说给懂你的人。
真正关心你的人,会透过你发的状态,想办法了解你的近况,哪怕不常联系,也会在另外一个地方默默关注:
当你说今天有点累了,她会留言说注意身体,别太逞强;
当你晒娃时,她会把视频或照片点开,仔细看孩子的画面,真心为你开心;
当你在朋友圈刷屏旅游的美景时,她也许不会跟着人群往上凑,只是为你能出去放松感到欣慰;
当你深夜分享了一首歌曲时,她会在起床以后点开,认真的听完整首歌,感受着你听这首歌时的感受。
真正懂你的人,关心你的人,从来都不需要热闹的假象。
也许他们默默不语,但一定在不远处,关注着你、守候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