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召良:人格、自我概念与核心信念

郭召良:人格、自我概念与核心信念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3-09-18 20:28 被阅读0次

    【本文选自作者《认知行为疗法进阶》一书】

    心理咨询流派所谓的治本,实际上就是个体人格的修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所表达的就是个体的认知倾向、情绪体验和行为模式,与人相处方式、做人做事的方式,人际关系质量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等等,无不最终受到个体性格(即人格)的决定。要想改变个体的命运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涉及个体人格的修正。

    由于心理咨询流派很少使用人格这个词来描述心理问题的根源,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心理咨询学派术语和人格的关系,便于大家应用心理科学中有关人格方面的知识来加深对认知行为疗法对这核心信念方面知识的理解。

    01. 什么是人格

    普通心理学认为,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可以分为能力和人格两个类别。能力是指个体完成任务(或是做某个事情)的效率或所能达到的质量水平。人格是指人和人之间行为方式上面的差异。如果用中国人习惯说的“做人做事”或者“为人处事”来说,“做事”或者“处事”所对应的心理特征就是“能力”,而“做人”和“为人”所对应的心理特征就是人格。

    人格包含由先天生理特征所决定的部分和后天环境养成的部分,我们一般把先天遗传所确定的部分称为气质,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就是气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多的人喜欢讲的血型与性格,不同血型的人性格不同,实际上就是说的不同生理特征的人行为风格方式存在差异,这里实际上讲的是气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两岁以前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孩子的气质特征。

    02.人格、自我概念与核心信念

    尽管人格内涵这样丰富,但对于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来说,我们感兴趣的是人格中的人格内核、行为风格和人格动力等方面内容。

    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内核往往用自我或自我概念来加以描述,也就是说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或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内核。比如说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提供人格的动力,就是欲望,需要寻求满足,超我则是压力,即社会(包含家长)对个体的要求,在两种力量作用下,自我则是来协调二者的。

    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人格的行为风格和行为方式如何取决于个体如何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这三个我之间谁占据主导地位,本我占主导地位的人,往往是任性、随心所欲的,而超我占主导地位的人则是过度责任感的,自我占主导地位的人则是自信的。

    另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喜欢用自我来描述人格结构的。罗杰斯以其个人中心疗法而闻名,在他的人格结构中,核心概念是自我或自我概念。罗杰斯用现实我与理想我,他人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我来描述人格结构及其冲突。如果理想我与现实我和谐,他人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我和谐,个体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如果自我很不和谐,个人的防卫便会崩溃,并导致严重的焦虑和其他形式的情绪困扰。

    罗杰斯认为自我不和谐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不和谐。第二种自我不和谐的情况是个体所获得的评价性经验(他人眼中的自我),与自己的直接经验不一致(我眼中的我)。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人格的内核,在相当多心理学家眼里,就是自我或自我概念。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信念其实也是关于自我概念的。在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中,核心信念是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一般性、概括性的认识。在这里,核心信念不仅包括自我概念(即关于自我的一般性、概括性认识),也包括对他人和世界的概念。

    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讨论核心信念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讨论人格的内核——自我或自我概念,当我们矫正核心信念的时候,就是在矫正个体的人格。

    03.人格类型与补偿策略

    心理学家为了解释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风格的差异,倾向于从人格动力和应对方式的角度加以解释。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凯伦·霍妮对神经症的观点非常有影响力。霍妮认为,很多儿童缺少个人价值感,他们对父母感到害怕,不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担心因他们的不理解的原因而受到父母不公正的惩罚,他们感到不安全和不适应,渴望温暖需要支持,得不到这些的儿童感到迷惘、害怕和焦虑。成长于焦虑生长环境中的儿童,会很快发展出一种应对具有威胁性的成人的对策。他们为了消除焦虑而形成了神经症的人际交往风格。

    霍妮把这些人际交往风格分为三种类型:接近人群、反对人群和脱离人群。

    接近人群类型的人,学会靠强调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依赖他人,强制地寻求父母或养育者的喜爱和接受,他们获得的同情,使他们暂时免除了焦虑。这些人对被爱和被接受产生了强烈的需要,他们认为只要他们能找到爱,一切都会好起来,他们会不加选择的依附身边的某个人,因为他们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比孤独、无助和被冷落要好。

    反对人群类型的人,应对焦虑的方式就是战斗。他们发现攻击性和敌意行为是对付不良家庭环境的最好手段,他们攻击伤害人,以此来对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偿。他们会更加熟练地使用这种神经症风格,他们可以比其对手更强,用伤害性的语言痛斥他人。他们认为,所有的人从根本上讲都是带有敌意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的反应就是在别人对他们做什么之前,先对别人采取行动。

    脱离人群的类型的人,他们不是以依赖或敌意的方式交往,而是以简单的不理会外部世界。他们对隐私和自我满足有着强烈的渴望。长大以后,他们寻求那些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他们回避情感、爱和友谊。他们避免焦虑的方式是简单的避免参与。

    与霍妮观点类似的是客体关系理论和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格动力来自于关系的寻求。而依恋关系就是满足个体与他人关系寻求的具体方式。爱因斯沃斯和她的同事研究了婴儿和母亲互动中模式,提出了三种依恋关系模式;安全型关系、焦虑-矛盾型关系和回避型关系。而且他们也发现儿童依恋关系类型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成人的依恋关系类型。

    阿德勒曾经是弗洛伊德小组讨论会的成员,也是第一个与弗洛伊德决裂的人,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观点分歧太大。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手后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派。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出生都有着深刻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成人才能生存。从儿童意识到它们很弱小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他们的自卑感。在阿德勒看来,人做的所有事情,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自卑感。

    多数人会选择追求卓越,像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那样,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要超越他人。因为获得这些东西能使我们摆脱自卑,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但也有些人有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而是远离挑战。

    从霍妮的神经症人际交往风格、爱因斯沃斯的依恋关系类型和阿德勒战胜自卑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到个体有着应对人格动力的不同行为风格,这些行为方式与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补偿策略相当。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有着负性核心信念的时候(比如感到无能或不可爱),个体会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便会发展出补偿策略,不同的补偿策略就意味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为风格。

    可见,心理咨询修正个体的补偿策略或应对方式时,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就在发生改变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召良:人格、自我概念与核心信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og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