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呈现眼前的,总是一幅诗情画、热爱生活的美好画面,和那个25岁就卧轨自杀的海子无法关联起来。
海子的故事,是一个天才诗人的悲情谢幕,是一个在尘世满怀凄苦,追随黑暗而去的灵魂的消逝。
1964年,海子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查湾村—— 一个贫穷的村落。他父亲种地,有裁缝手艺;母亲识字,前面生过两个女儿,都在襁褓中夭折。父母为他取名“查海生”,或许是期待长子能如蛟龙出海,万里长空。
不负期望的海子,从小聪明伶俐,五岁时能全文背诵毛泽东语录,被村里人称为“神童”。背着神通光环的海子,飞奔在成长的道路上,无人望其项背。成绩骄人的他,15岁参加高考,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法律系。
这一年,是1979年,改革开放刚开始,15岁的海子来到了北京大学。同时,他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其实,报考法律系,和海子个人的选择没有什么关系。他本来报的是理工科,只是在进入北大时,因为文理科协调和高考成绩,把他调到法律专业。这个时候的海子,还是一个未开悟的痴儿,是一路狂奔的学霸而已。
改革开放初的北大校园,是一片诗化和文艺的海洋,那时的每一座大学,都是诗歌的天地。
刚入大学的他,不可避免的接触了诗歌组织,学习了诗歌,诗中的精神和激情,让他陶醉不已。于是,诗人觉醒了,他用海子的笔名,在校园的文学天地发表自己的诗作。
出于共同的兴趣志向,海子结识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两个朋友,骆一禾和西川。在后来的岁月中,他们三人越走越近,成了关系密切的三人行。
虽然有共同的爱好,可三人性格迥异,海子一心投身于诗歌的天地,在大学很少有过多的人际交往;骆一禾则交了女朋友,他还一度成了宠妻的好男人,心思主要花在女朋友身上;西川则较为倾心媒体行业,时至今日,还依然活跃在各大媒体和编辑部门。
这时的海子干劲十足,充满理想;第一个月发了90元的工资后,直接把60元寄给了老家的父母。这一下,让村里炸了锅,“神童”在北京的机关上班,还这么孝顺父母。海子的父母很幸福,这一刻很满足。
工作时期,海子依然没有放弃写诗,他把自己写的诗,在自己教学的课堂上,读给学生听。有一个女学生,听后很感动,非常欣赏海子的才华,他们恋爱了。这是海子的初恋,女孩内蒙古人,家里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这段美好的爱情,没能持续太久,女孩的父母知道海子的情况后,坚决不同意。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小子谈恋爱。
从此以后,海子更把自己投入了诗歌的海洋。
1985年,好友西川历时半年完成了一次长途旅行,穿过了沙漠,穿过了草原,写下了《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这首名作。
海子看到后,羡慕极了,于是,他决定也要坐火车往西边走,去见识“实体”。这一次去得并不远,但让他开始明白远行对自己诗歌写作的重要性。对海子至关重要的,该是后来两次入川入藏,尤其是西藏。
第二次去西藏,海子接触到佛教,深深地迷上佛教,并练上了气功。在他这段期间,也还发生了一些事,和别的女孩产生了感情,可都是无疾而终。
海子说:“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其实海子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状况,爱情、生存,或是王位、诗歌,全部都在将他推向绝境。
因为爱情的失意,他越发沉迷于诗歌,致使工作也一塌糊涂。后来,在校园中海子跟他母亲一起,领导和他打招呼,海子都没任何回应。
海子练上的气功,以致练到出现幻觉。他自认为打通了“小周天”,很少吃饭,他觉得自己的肺烂了,咳嗽就要吐血。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海子的身心都已经失控。
1989的3月25日夜里,他的邻居听到他在房间里大喊“我活着没意义了”。这大概是他对人间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终于去了远方的远方。受难结束了。
海子最后卧轨自杀,年仅25岁。3月26日,是他的忌日。25岁,很多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海子却走完了他诗意不凡的一生。
从天之骄子,到卧轨自杀,北京大学是海子的转折点,而诗歌,致使他的灵魂发生了质的改变与觉醒。
海子死后,他的朋友骆一禾整理他的手稿,让他的诗集印刷出版。在没日没夜苦干49天后,骆一禾突发脑溢血,也追随海子而去。
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课本上,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又有如今,还有几人记得,曾经的海子,苦苦追寻诗歌的真谛,追寻人生的真义,最终消散于浩瀚无际的黑暗。
尘世依然苦涩,海子的离去,带走了他自己的思想和人生,留下了一部百万字的诗歌大作,也许,今天读懂的人还很少。
多少人活着,失去了灵魂!多少人走了,赢得了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