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胎是剖的,我怀二胎的时候,医生建议满39周的时候就剖了,主要原因是子宫瘢痕太薄,只有1.4mm。顺的话会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可能会大出血,甚至子宫保不住的情况。最严重的情况是,如果羊水破裂,不仅子宫不保,可能孩子会出现窒息,孩子也会有很大风险。“子宫破裂的概率大约是1%”,医生郑重的说,“在医学上,我们会觉得1%是个很大的概率,而且一旦落到个人身上,那就是100%的灾难”。
医生的话确实让我望而却步,而且在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医疗条件好的医院治愈的可能性更高。此时才觉得应该选最好的医院挂号,虽然好的医院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甚至过年预约生娃都约不上,只能年后再去生。但是在关键时刻,资源好的医院是能够让你得到更好的治疗,甚至是救命的。但是最初追求便捷省时的选择了最近的医院,算是一种短视的做法了。
此刻已不能回头。查了一些资料(回头想想真是可怜,其实只是在小红书上看了几篇文章),有很多一剖二顺的妈妈,至于那个瘢痕厚度,有些人说其实国外医院 并不看这个指标,其实更重要的是那个瘢痕的弹性程度,生娃的时候,子宫会被拉扯几千几万倍原来的宽度,所以弹性更重要。看到有0.8mm的妈妈都顺产成功了。后来发现瘢痕厚度到底多少才不危险的这个临界值,在不同医生那里标准的都不一样,第一个门诊医生说1.6mm,第2个门诊医生说1.5mm?后来住院医生说的也是1.5mm,我心想我的1.4MM,就差0.1mm应该还好吧~医生还说那个厚度是37周时测量的,现在肯定更薄了;结果生之前测的还是1.4mm,所以这个结果出来后我跟先生说“要不我们跟医生说下厚度还是1.4mm,看能不能顺吧?”,先生说“咋地?你是想跟医生说他错了吗?”,这我可是万万没想过的,我只是想问问看嘛~
有个比我晚一周的同事,她一胎也是剖的,她的瘢痕厚度是2.2mm,她也充满了担忧,因为她在网上搜的厚度要是3mm以上才保险。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关心这个值了,反正我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达标。找医生,问医生意见,医生说“我的建议,就是上周就剖了啊~”。我说“好的,那就等到40周,如果不发作就剖呗~”
最终等到40周,在38周足月之后,开始每天走1W步,买了瑜伽球,偶尔用用,瑜伽球是真的很累。但是如果从中期就开始做的话,或者孕前已经开始做瑜伽的姐妹们,倒是可以坚持下。喝了覆盆子茶,喝了一大袋 20包,最后医生检查的时候,说我尽量减少运动,宫颈已经很短了,应该是覆盆子茶起了作用的。
等到40周,那天晚上其实有见红,但是并没有规律宫缩,一方面担心瘢痕厚度持续变薄,另一方面担心宝宝体重不断增加,顺产越来越难,就没有再坚持。准备第2天开始剖。
一胎剖的时候完全没感觉,也没有觉得害怕啥的,什么也不知道就进了产房,进去的时候还在和先生打赌肚子里的小家伙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二胎的时候,加了一个医院的群,里面老是有各种妈妈在问,听说剖腹产很疼啊,压肚子很疼啊,做麻醉好疼啊,伤口一动就疼啊,而且很多人说二剖的时候会更疼。心里倒是有了一些害怕。
去剖的时候,大约是前两天还在提劲儿顺产,每天散步,做运动,等待规律宫缩,结果最终还是没有发作,心里散劲儿了,觉得全身无力,昏昏欲睡,没有力气。
近视500度的我,进手术室的时候没有带眼镜儿,穿着病号服进入手术室,外套不能拿,脱掉后感觉有些瑟瑟发抖,后来才知道等待的座位上是毛毯,可以披着的。披上感觉暖和多了。先生和老妈在外面等着我。 每次开门,我都看到了先生在门口,眼里满是关切,我甚至觉得他们都不用一直在那里等着。哦,出门的时候隔壁床的大妈说,“记得带着手机,这样在手术室还可以耍会儿,就不会害怕或者无聊了”。我笑了笑,心想自己也没有那么怕,不准备拿的。先生说还是带上吧,他又给带上了。进手术室在等着的时候,确实耍了一会儿手机,还拍了张自拍。感觉一切良好。
第二次剖,要在原来的伤口上,心里有忐忑害怕,也有期待。先生和老妈在外面等着我,最爱的人在,心里觉得没有那么怕。做手术的医生,也是熟悉的那个医生,一切应该都还好吧,我对自己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