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亲子关系中,冷暴力是让孩子最为恐惧的一种方式。它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成为噩梦的一部分。
表现形式就是,父母突然之间不理孩子了。
孩子可能会不断地求妈妈:“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结果,妈妈完全没有反应。
我们试着脑补这个画面,是不是能体会到孩子发自心底的无助和愧疚?感情充沛的人,甚至会为孩子掉下泪来。
我有一个同事,他特别焦虑:公司发展得好好的,他焦虑;公司遇到了“寒冬”,他更焦虑。
我问他:“你怎么这么容易焦虑?”
他说:“我妈是个老师,小时候,我妈对我要求特别严。要是在班上考了第二名,回家就没饭吃。我妈会冷着脸说‘我不给第二名做饭’,我每次都必须考第一。”
想想看,这是多大的压力!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会长期处于不安和惶恐中。公司发展得再好,他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好。即便公司成了行业第一,他也会看到别的公司某一项业务比自己的公司发展得好。就这样,他陷入了一种自我折磨的模式中。这种深入骨髓的压力和焦虑,让年纪轻轻的他睡不着、吃不好。
可以这么说,冷暴力是父母给孩子带来的终身诅咒。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妈妈不理他、爸爸不要他,用冷暴力的方式欺负、控制他,让他内疚。
此外,有的父母还会把孩子关在门外,或者关小黑屋,用类似抛弃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有的父母会故意毁坏孩子的东西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比如很多人小时候被父母撕过漫画书。
还有的父母更夸张,他们非得逼着孩子自己毁掉漫画书,或者把洋娃娃剪碎,又或者亲手把最心爱的东西扔掉。
这都是很多父母惯用的,给孩子带来打击和伤害的方式。

而对于这些严重的伤害,很多父母不以为然。
为什么父母不觉得这种冷暴力有问题呢?
因为当孩子被打击、被冷落、被抛弃之后,常常不到十分钟就会主动过来求饶,说:“我再也不敢了,我再也不闹了。”
孩子还会抱着父母哭,表示以后一定会乖乖的。
这时候,父母越发觉得,孩子就是非得逼自己出手才会听话。还有的父母觉得特别得意,认为自己的方法很有效,简直屡试不爽,下次还得这么干才行。而且,他们坚信这都是被孩子逼的。

有一次,在大街上帮助过一个孩子。一个妈妈把孩子扔在车外,她自己坐在车里,踩着油门,车“轰轰轰”地响,妈妈作势要开走。
孩子吓坏了,把着车门拼命喊“妈妈”。
我们告诉这位妈妈,再不要这样做了,因为这样做,即便短期有效,破坏的也是无条件的爱。
这位妈妈当时说了一句话:“谁让他不听话!”
这句话,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很多妈妈常挂在嘴边的。
“谁让他不听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孩子如果不听话,妈妈就可以立即发飙吗?
孩子如果不听话,妈妈就可以不管他,把他扔在大街上,不要他了吗?
妈妈出手这么重地伤害孩子,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根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成年人明明知道越发飙情况越糟,还硬是要这样做,或者总是“莫名其妙”想发飙,就是他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当孩子主动和父母和好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都会做出错误的总结:管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该凶的时候要凶;家里一定要有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
很多类似的理论就是这样以讹传讹的。
实际上,孩子能主动来和好,不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效,而是孩子爱父母。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恋,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