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5名女性以《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一文实名举报中山大学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多年来利用田野调查、指导论文等机会持续性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
7月25日,一篇《章文,请停止你的伤害》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章作者称,自己今年5月15日曾被知名媒体人章文强奸,事后还遭到章文威胁。25日上午,《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也在朋友圈举报曾遭到章文性骚扰。
7月26日晚,一位叫微博女网友发文控诉羽毛球队两位教练张伟和刘坚军对其进行过性侵害,而彼时她是一名17岁的高二在读生。
8月1日,也就是上周,龙泉寺住持被曝性侵多位出家女弟子!
从7月到8月,多起性侵事件浮出水面,更多女性开始在网络诉说自己曾经被骚扰的经历。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勇敢发声,一场属于中国的“Me Too”运动持续发酵。
从高校教师到文学大佬,都成了性侵行为的施害者,轰轰烈烈的“Me Too”运动中有人争取权利的平等、伤害的减少,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国民认知的另一面:
舆论中不乏大量对性侵事件受害者的负面评价,一条条刺眼评论的背后,是手机小屏幕另一段隐藏的角落,在那里对于男女性别的观念还不知道停留在哪个世纪。
性侵事件中的被害者在身体遭遇侵害后,勇敢揭开伤口,为的是阻止这种伤害继续下去,而当她们揭开伤疤后,迎来的却是陌生人的猜测和指责,在一片含混暧昧的窃笑声中,被害者变成了桃色标签八卦中的无聊消遣。
男性的恶趣味,本质上就是男性在当前社会中习惯了利用金钱、权利获取资源,对女性也产生了固定的物化看法。
姑娘们变身油腻男子的下酒菜,受了一身委屈后多数选择保持沉默,有名气、有能力如蒋方舟也不能在遭遇侵犯的第一时间发声,而更多的姑娘保持缄默自认倒霉了之。
当我们置身职场,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职场上与男孩子共分一杯羹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异乡,依旧不忘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那一份责任时。我们当代女性付出了很多努力去证明自己,可在看不到的角落,那些隐藏起来的恶意人性在网络上肆虐成魔。
联合国曾针对中部县城做过一份《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形式采访了超过2000人。受访男性中73%的人认为男人应该强硬;52%的人赞成男性用暴力维护尊严;52%的男性受访者相信男人比女人更需要性,同时有71%的女性赞成这一观点。
62%的女性报告曾被伴侣强暴,64%的男性则承认强暴过伴侣;另外,7%的女性报告说曾遭受到非伴侣强暴,8%的男性承认实施过非伴侣强暴,14%的女性遭受过强暴未遂。这些都是惊人的数字,而更惊人的是,在曾实施过强暴的男性当中,86%的人坦诚,强暴动机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性特权,而在访谈的另一个问题中,他们都是支持男女平等的人。
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数字,当代女性的多年努力仿佛被全盘否定。在我们眼见的地方,我们和男子并肩同行,谈笑风生;在看不见的地方,人们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
从呱呱坠地的性别偏见到亭亭玉立的少女风采,在一个女性的成长之路上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与Me Too事件同时进行的,有牵动亿万母亲心事的假疫苗事件,还有让人匪夷所思的汤兰兰案。
在这场Me Too运动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敢于撕裂自己的伤痛,也意味着女性受害者不再是柔弱的形象,我们本可以“大声、清晰、及时地说不”。
跳出Me Too事件,女性的工作、行为总是在被社会上隐形的条条框框、他人的指指点点所约束着。在花艺行业当中,无论是花店老板还是买花人,女性也占据绝对大的比例。
“名校毕业,你却去开花店?”
“30岁了,赶快嫁人”
“女性要会持家,买这些花花草草有什么用?”
在我们生活中,遇见这样的观点,虽然不比性侵恶劣,但听起来依旧刺耳。周围的人用的是和施害者一样的性别偏见在摧毁一个成长中的女性。
面对这些不确定的成长之路,女性更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确定的未来。
当我们不确定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时,至少我们还能确定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是什么;在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有人为我们的成绩喝彩时,至少我们还能为自己献上一束花朵。
作为女性,我们为一个理想的未来付诸努力,当手捧鲜花装点美好时,我们内心坚定的认为这个世界会好的!而当我们贩卖美好时,我们又在传播着女性力量。
为生活买花也好,为梦想开店也好,与花为伴的日子中获取一颗更为纯净的心灵,即使世界糟糕,鲜花的力量始终陪伴女性去维护美好。
-
近期课程
Alex Choi “婚礼花艺特别研习课程”
2018年8月16日-8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