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诞生过程,力图从观影的头脑风暴中解读其台前幕后的故事
1.《流浪地球》的台前幕后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拿到了雨果奖,白宫曾打来电话被大刘误以为诈骗,后来才有作为三体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其合影。
大刘蜚声国际,名声大噪,随即其作品包括《流浪地球》的影视化呼声很高,但跌跌撞撞,几经流转,无人接盘。
因为行业内专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并不具备拍出比较上档次的科幻片的能力,很难找到这样的导演,制片公司在国内外大导演中找了一圈,全被拒绝。
最后,机会落到了宁浩推荐的80后新锐,35岁的郭帆头上,作为中国第七代电影导演,名气和经验都太过平凡。
但就是这位曾经法律专业后来改拍电影的新人导演,执导《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创造了46.88亿票房、中国影史票房第四名的佳绩。
这部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给中国科幻电影写下恢弘的开篇,史称中国科幻元年。
科幻电影之所以难拍,不仅要建立近百年严谨的科学世界观,而且全程还需配套巨量的工业化模具,这还不算后期特效以及演员片酬。
仅仅这些砸下去的钱,就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电影的成本,大家可以想象吧,呼声高涨是一回事,具体实践是另一回事。
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名不见经传、却一战成名的郭帆:
2003年,郭帆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热爱编绘漫画、平面设计,并获得过奖项,后做过旅游卫视的包装监制。
2009年他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除了漫画、设计外就是喜欢科幻,也正因为如此,郭帆的梦想就是拍中国自己的科幻电影。
资方一个多亿人民币担心赔钱,导致《流浪地球》剧组手头捉襟见肘,太过紧张。
郭帆拿出了全部积蓄筹措到900万,编剧龚格尔卖掉自己的车硬凑,摄影指导刘寅搭了几百万买设备。
没有办法,因为投入都花费在设备和制作上,郭帆只有厚着脸皮“忽悠”加“营销”—我们都有一个梦想:开创中国的科幻电影时代。
缺宇航服就从隔壁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借,缺演员就亲自上,吴孟达、李光洁先后“无奈”答应“赌一把”。
饰演刘培强的吴京也被空手套战狼,从零片酬帮忙客串整整31天,到被迫出资6000万,最后直呼“你个骗子”。
归根结底,《流浪地球》的成功并非偶然,是郭帆团队对中国科幻电影有着非常强的信念,加上破釜沉舟、排除万难的执行力。
2.《流浪地球2》的严峻挑战
资本流向好莱坞原本就是大势所趋,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历程从萌芽、发展到鼎盛时期,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超人》、《侏罗纪公园》等。
从《星球大战》、《ET外星人》,到《终结者》、《黑客帝国》,再到《钢铁侠》漫威英雄系列和《阿凡达》,举世闻名。
美国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给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影片大量输出,传递其价值观。
中国日益发展壮大,国力增强,人民幸福,经济人文、各种产业都迈上新台阶,尤其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尖端科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
科幻的种子需要继续灌溉,作为土壤是什么呢?就是综合国力。
郭帆团队与其说是怀揣梦想,不如说带着这样的“使命感”,或者也可以说两者兼备,再次踏上了4年新的坎坷征程,筹拍《流浪地球2》。
团队编剧和制作人龚格尔后来曾说,《流浪地球》80%的观众反馈都希望看到《流浪地球2》,这让他们吓尿了,能想象么。
《流浪地球》一共用了3套宇航服,一套是隔壁《疯狂的外星人》剧组借的,另外两是找人手工做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但这一次有的场景同时需要出现二三十个穿宇航服的人,特效会失去原汁原味的真实感,他们找来3D打印机、数字车床,设计制作,并批量生产出20套。
机械道具如空间站的机械手臂、量子计算机、电缆、LED屏、电机轴承等,本可以用后期特效制作的硬件,剧组硬是用真材实料做出了逼真实物。
保护窗口打开,无人机低温风雪起飞,
导弹发射器:
仅这些机械道具就制作了9.5万件,一应俱全,置景如果全部展开,其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
我们可以设想,这种真实的画面质感,是不是给演员身临其境的感觉,仅做特效能匹敌么。
几十辆雪地车听到呼叫达成共识后紧急转弯,各国人员参与救援,那个画风、质感,绝对威武拉风,蔚为壮观。
虽说徐州重工免费提供,但通过电影打出的广告效应无可限量,还有中核集团等公司鼎力支持,强我国威。
刘德华到剧组大吃一惊:“我拍了40年戏,没见过这么大阵仗。”
关于未来一个世纪编年史的编纂细节,我在这里简单一笔带过,郭帆请来中科院顾问团队,写出了20万字的世界观,推翻了编剧们写的两个月剧本。
从国内外发展形势、国际组织关系,到科技产品应用及群众接受度,诸多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而且具象化到5310张概念设计图,近万张分镜头画稿。
至于演员阵容及表现如何,全员在线,这里忽略。
3.结语
如果家有少年初长成,建议带孩子现场观影。
(特别说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谢谢观赏。精彩继续,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