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国防大学许弃郁老师关于英国外交主题课,颇受启发。这里我压缩至精华来分享。可能对个人的处世之道,还有理解世界错综复杂关系有些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般被认为是大英帝国外交的最后象征。丘吉尔曾经这样总结过---英国外交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平衡外交。几百年来,英国一直努力使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保持力量平衡:对英国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欧洲大陆不能出现一个霸主。不管是哪个国家,只要它变得过于强大,有可能压倒其他国家的时候,英国就联合其他欧洲国家来围攻它,绝对不含糊。英国从最早和西班牙打,到后来和法国打,再到后来和德国打,根子上都属于这种性质。
丘吉尔这个说法影响非常大,后来大多数写英国外交的书和文章,写到平衡外交就写完了。其实这不是英国外交的精髓,它只是当年英国外交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丘吉尔根本没把话说完全。
继续向下,重点来了!!!
英国外交的真正精髓,是务实主义,就是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因时势而动。常态做法是:碰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平时也可能听到别人评论国际问题(尤其晒太阳的离退休老爷子们,呵呵。):说这个朝鲜问题怎么解决不了呢?这个中东问题怎么解决不了呢?但英国外交绝对不会这么想(思维决定行为)。外交的首要任务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实现国家利益。所以碰到问题,琢磨的不是怎么解决它,而是怎么来利用这个问题,让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小孩才论对错……
英国外交是永远不对遥远的未来作精确打算,永远是根据情况找到当前的最佳路线,走一步、看一步。大英帝国这么成功的外交,怎么会没有一个宏大规划呢?怎么可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呢?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外交大臣叫爱德华·格雷说~实际上就是这种瞄准最佳均衡点的动态思路。英国是充分承认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因为遥远的未来算不准的,所以你不可能提前找到那个均衡点的精确位置。这个均衡点只能是根据当前各种情况和条件来确定。所以这种看上去很平常的“走一步看一步”,恰恰能够帮助你盯住那个最有利的均衡点,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你自己的灵活性和选择自由。
举例(好玩的来了):拿破仑战争,当时英国外交的中心工作就是怎么组织起最大限度的力量打败拿破仑。但战争的后期,法国败局已定,英国的三大盟友,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却激化了。俄罗斯在追击拿破仑的时候,它的力量已经深入到欧洲腹地,很可能取代拿破仑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而普鲁士想依靠俄罗斯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地盘,同时把奥地利压下去,所以战后俄普之间形成新联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那个均衡点已经变了。所以打败拿破仑以后,欧洲大国举行维也纳会议安排战后事宜,英国外交就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具体的术如下:
1.首先是不再反法,而是坚持对法国宽大:法国作为一个大陆强国的地位必须保留。这样一来,英国的那些盟国心里有所惧怕,就不敢马上乱动。这就是“敌人用不着彻底打垮,留着有用。”最好例证。~惩强。
2.英国的盟国里面最弱的就是奥地利,而且它也特别担心俄罗斯和普鲁士联合,所以英国就和奥地利建立起了一种特别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样英国就有了和俄普两国抗衡的帮手。~扶弱。
3.有了这样的基础,英国还要拉开俄普两国的联合,怎么拉开呢?因为俄罗斯更强大,所以英国尽量和它沟通,同时孤立相对弱小的普鲁士。通过这种复杂的运作,让战后的欧洲大国结构形成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均衡。~分离。
So英国式外交的真正精髓,就是超越具体的目标,不断地去找到一个最佳的均衡点。这有点像下围棋,围棋不追求将死对手,也不追求全面胜利,而是追求一种相对的胜利,是要达到一个最有利的均衡点。正是因为英国外交追求的是这种动态的均衡点,所以它天然就会有下一步,会不断往前移动。当新的要素出现时,它的调整往往也比别人的更加灵活,更加有效。
听过的英式思维在这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永远在进行,作为个人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如何与世界,与人沟通打交道。智慧的保持和谐,因为美好的平衡下面一定有很多不一样动态的思维和行为来支撑。
2018/12/20 酒仙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