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无比漫长,令人窒息。在经历了种种不适后,愈发觉得生命的可贵。人到中年,随时随刻都会有意外,猝不及防的一个意外就可以让你焖在哪里半晌,发不出一丝声音。
我们的一生究竟有多长,无法丈量;我们的一生究竟会面临多少坎坷,无法预测;也正是这种生命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一次次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活佛一语参透生命的本真。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还有必要为名利、得失、爱恨而纠结痛苦吗?我们还有必要死死抓住身外之物而不放手呢?
问题是,在你没有经历生死的时候,你真的很难放手;说得再残酷一下,你也许并没有欲望缠身,你还是比别人更快更深切地感受生死。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告诉自己要爱心身体,要无欲无求,要开朗健谈,要多多锻炼,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可是谁又会如此丁是丁卯是卯地照着去做呢?或者说,你按部就班就能保证你一生康泰,无病无灾吗?
很遗憾,答案是不能。
虽然外面冰雪未化,但我知道,春天要到了。春天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总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欣喜和希望。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也要好好想想该如何走过这个春天,该如何走好这一年。
我也是追梦人。尽管人生过半,我还是觉得我很年轻,我还有许多没有做的事情,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每日的读书时必不可少的,没有进入不可能有产出。特别喜欢叔本华,他的一本书我读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觉得此人真是哲人,给我们指点迷津,带我们走上阳光大道上。
很喜欢他解读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独处,丝毫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感到孤独或者寂寞。独处的妙处,也只有那些沉醉于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一个人喜欢怎样就怎样,不用去面对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也不用去面对那一张张变化莫测的脸。这样说不是逃避人事,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一种心理的超脱与宁静。一个人独处,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读自己喜欢的书,和想念的人聊天,甚至什么都可以不做,就那样静静坐在窗前,要是有阳光洒下来就更好了,柔柔的,如同此刻的内心一样。
叔本华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书中说“我建议你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孤独带入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不要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所说的话;勿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还是才智上;对于他人的看法,应加强锻炼自己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和感觉---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品质的一个最切实可靠的方法。 假如,你做到了这些,那么即使你生活在众人当中,也不会与他人有过多的联系和交往:你和他们的关系将是纯粹客观的。这一预防措施将使你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不至于离得太近,而且也能保护你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
随着年龄的增长,承受的压力更大,感触也有所不同,但所作的选择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工作,希望能在中年的时候让自己更精彩,活得更有价值;有的人所有的重心都在家庭,围着老公和孩子转悠,他们的起伏悲喜便是自己的全部,这样的女人不仅自己很累,也会让家属喘不过气来;还有的人破罐子破摔,过早地放弃了自己,在最美丽的年华做了让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还有的人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他就像一阵风,刮到哪里都可以;有的人因为遭受了挫折,从此一蹶不振,将自己保护在温室中,免受自然界的风吹雨淋;还有的人早早就加入到老年人的行列,未老先衰,终日陷入如何养生中不可自拔,放弃了梦想与追求,希冀用这样的方式延长生命的长度。
我不好指责孰对孰错,毕竟人各有志,况且自身情况也有所不同。
于我而言,人到中年,恰是到了最美的年龄遇见了最美的自己。为什么不能兼顾呢,不是我贪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生命的支点,找到人生的平衡。钱钟书评价妻子杨绛“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她是才女,却甘当贤妻;她是贤妻,也不掩饰她的才情。在有生之年,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美好。当我们能照顾家庭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其他任何事由推卸责任;当我们无暇顾及家人的时候,努力工作也不失为一种互勉好鼓励。我终归相信,只要你想做,只要你愿意,每一个角色我们都可以胜任,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成长。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要么努力成长,要么自我嫌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