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行人眼中,设计的好坏取决于个人的品味,但有一个基本原则会跨越个体在审美上的差异。它就是形式美法则中最容易被人忽视却又最容易理解的“比例”。
比例为何在设计中起关键作用?它们是如何限制设计师的方案呈现?当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比例变化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就会明白何为比例之美。
约从周朝开始,中西方都产生了用比例创造美的观念。这都是从音乐中体会出来的,西方的石文化发展成建筑与雕塑,比例的观念视觉可视化,形成可供学习和研究的科学。原来,音乐是有节奏韵律构成,可用数字来表示,数字开启了发现美的钥匙。柏拉图将比例尺度归为和谐的艺术,因为希腊人最早发现人体之美,故而开始用雕刻表达艺术。如果您对这一说法不理解,可以用修图软件做个实验:调整自己五官大小、距离,看看效果即可明白何为比例控制和谐之美,五官下不去手调整身材比例也可以。
在东方,儒学文化避谈人体,和谐特指人与自然,否认感官的愉悦,看重人际关系总和。随着建筑的发展,东西方找到了比例秩序共通的点。罗马建筑特有的柱式即是对人体比例的概括,柱宽柱身一比六的多立克柱为男性柱,一比七的爱奥尼柱为女性柱,更有神殿直接用女神柱做支撑结构。
不同以柱为度量单位控制建筑尺度的东方建筑,在宋朝也有了模数化,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记载着相关建筑设计理论。即使是国语夸奖人的美貌,也是增一分嫌长短一分略短,说明尺度自古即有理性判断的成分在。
环视四周看我们周边的工业产品,桌椅镜面、板材电器、窗台门框,黄金比的广泛运用早已是行业规范。人们已经默许或者说习惯了这种比例。如果突然打破,不仅仅违背人体工程学,视觉上也觉得别扭,这就是常被忽视的形式美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