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其实是一种病,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活的并不好。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懂事”是个褒义词,意味着大人的认可。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懂事”是个中性词,通常用来形容口碑不错但不讨喜的“老好人”。
同样是“懂事”,在成年人和小孩子的世界中,竟是如此的不同——
01、小时候,被迫“懂事”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贺子秋就是那个“懂事的孩子”。他时刻生活在“我可能随时被抛弃”的阴影下,只有学会懂事,才能获得家人的认可。
懂事的孩子们,童年时,大多会有相同的境遇:
亲朋好友聚会,一桌好菜,你想挑喜欢的菜吃,大人告诉你,你要懂事,让客人先吃;
碰到喜欢的玩具,你闹着要买,大人告诉你,家里没那么多钱,你要懂事,体谅父母;
读书成绩退步了,大人说,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你要懂事,好好读书……
在父母制定的规则与人为营造的压力之下,大多数孩子就这样被迫“懂事”了。
02、成年后,只会“懂事”
“贺子秋们”,大都有通用的行为准则:
一是,压抑自己的欲望; 二是,减少对他人或外界的依赖,不给人添麻烦。
遵循这套准则,顺利度过青少年时期,甚至收获了不少夸赞。久了,变成一种习惯。
然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懂事”的人,往往与周遭的人格格不入,这套准则失效了。
习惯了“懂事”,通过消耗自身,取悦别人。但是,一旦他人不能够像长辈那样给予正向反馈,就慌了,不知如何变通,如何继续和这个世界相处。
即便已经意识到“懂事”的局限性了,但是,已经学不会如何“不懂事”了。
“懂事”的孩子,是在压力下成长的,这种压力使得“早熟”,过早学会以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随之而来的,是另一部分能力的消失。
生物进化论有这样的说法:
“如果身处压力巨大的环境,生物会把更多的能量用于发育和繁殖,而不注重其他能力。”
或许,这也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懂事”的孩子,在成年后,难以运用从前的生存法则,处理解决成年世界的问题。
03、愿“懂事”的人被温柔以待
“懂事”其实并不是坏毛病;
“懂事”的人要慢慢学习表达自己的诉求;
那些“懂事”的人,也许更需要关爱。
成长是不可逆的,我们无法回到童年,抱抱那个“懂事”的孩子。
但是,我们有机会,抱抱那个“懂事”的成年人。
愿每个懂事的人,都能够被温柔对待;
愿每个懂事的人,都能够温柔对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