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 斯堪地那维亚半岛饭
温和而坚定 别人家的孩子
yes environment
共计1589字 | 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我曾在早教中心遇见过这样的一个家庭:小男生两岁多一点,体能很好,每节课都是一家三口一起来上课,爸爸很愿意与老师交流,妈妈也很细心。如果说到这里你以为我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个“美好的”早教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多数早教课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都有点噩梦的感觉:课堂上爸爸总是需要牢牢地“看守”着孩子,而妈妈也寸步不离地跟在爷俩的身后,因为孩子一有机会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打!人!
爸爸严厉的表情大声的训斥早已无用,听说在家中甚至还会把孩子关屋里作为惩罚。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2532/bbd573e29e610838.jpg)
其实,学龄前儿童的大部分攻击性行为都是目的型,而非敌意型,也就是孩子只是用打这种行为来表达内心某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这不等同于成人世界中的恶意伤害。那么这个宝宝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和委屈呢?于是我又跟踪了这家人一节课,我想找到问题出在哪里……
课堂刚开始,孩子还不太适应想出教室,于是爸妈轮流挡在门口,不停地说“上课不能出去”
5分钟后,孩子被自由作画环节吸引,开始大胆地用手涂颜料,但是爸爸却嫌弃他不使用工具;
10分钟后,孩子淘气地把颜料涂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爸爸向人家道完歉之后,然后转头给孩子一顿骂;
15分钟后,老师发下胶水,显然孩子对黏糊糊的胶水特别感兴趣,他专注地又闻又摸非常开心,但是一旁的爸爸却不停的打扰孩子,试图为孩子示范“正确的”胶水使用方法;
30分钟后,老师为孩子们发纸巾擦手,孩子在丢纸巾的时候突然对垃圾桶上面的旋转盖子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不停拨动,而爸爸再次出面制止;
35分钟后,当孩子想学习老师的样子打开教室里收纳教具的柜子,妈妈便以更快的速度挡住柜子,没有任何的解释,只是说“不能动”……
45分钟后,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孩子终于爆发了,他随手就近抓了一个女生的脸。爸爸再次冲过去,甩开他的手,对小女生道歉,对自己的孩子怒目而视,这一幕让我觉得无比熟悉。
后来听爸爸说,关于孩子打人的事情,以前大人还会告诉他“你再这样今后上幼儿园就没有朋友”可是根本没有用,于是便不说了。我想说这样的“威胁”不可能有用,因为2岁的孩子不知道幼儿园是啥,而且过往独自玩耍的经验让他也不太知道朋友是到底意味什么,这就好像别人跟我说“你再挑食,我就让你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饭”我想说,我根本不知道那饭是啥,你这么一说我还倒好奇那是啥味了,更想挑食试试那个饭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2532/90defc00a3ee9cf4.jpg)
下了课,别的家庭陆续离开了,而这个小男生因为打人的问题还被爸爸留在教室里进行思想教育。在征得了父母同意之后,我走过去,拉住孩子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喜欢小朋友想和她玩,要这样子轻轻地摸摸她”我拉起他的手放在我的胳膊上让他感受那种力道,他安静地听我说,没有一丝反抗,而且小手软软的,一点没有要抓我的意思。我继续说“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他懵懂地看着我,可能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新鲜。
之后我带他来到他心心念念的柜子前,跟他说你想开柜子对么?你对里面很好奇,那下课了,你打开看看吧,他立马打开,伸手要进去的时候我说柜子里的东西是给小朋友们上课准备的材料,所以只有老师能拿,他便真的控制住了,他只是一个个指里面的东西,他指一个我说一个名字,他真的没有乱碰任何东西,而是在与我玩这个命名游戏,一遍遍乐此不疲。
我问爸爸,回顾这一节课,你觉得孩子身上有闪光点么?爸爸苦笑摇头……
✔我说你只看到他的不合常规,却没有看到他的专注他的好奇他的探索! ✔你想让他学会胶水的使用办法,却不允许他尽情探索胶水的属性; ✔你想让他专心上课,却不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艺术; ✔你想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和平相处,却不给他练习与别人相处的方式; ✔你想让他懂得道理,却不以他能听懂的话语能接受的方式教给他。
我们是这样不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像是绝对权威,高高在上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却不知道同样应该学习的也有自己。
爸爸说,他平时确实很少表扬孩子,虽然他心中认为孩子除了打人没啥别的缺点。但就是这一个缺点,却被全家人揪着不放。这就是中国的家庭啊,父母放佛总觉得自己可以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应该有改进上升的空间,所以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童年的死敌,每个孩子都败在别人家的孩子之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2532/4a19087c5d0d9710.jpg)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尤其是那些行为已经出现错误的孩子,更是需要被关心被鼓励。焦虑的父母会不断盯着孩子的缺点,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贴上一系列负面的标签,殊不知这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心,从而毁掉一个孩子;而积极的父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们更愿意用孩子身上一个又一个的优点去撬起他的整个人生。
教育是门艺术,父母只有培养出自己“既温暖又有约束性的权威型“教育风格,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快乐、有道德的孩子,所以加油吧,可爱的父母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