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前些日子得闲,与好友们闲聊说起凤梨的事。
然后就有人好奇问凤梨到底是长在哪儿的?
就有人接茬玩笑说凤梨不是长菠萝树上?
也有人再问说那菠萝又是长在哪里的?
答不是好友在的远处?
最后终结答案敲定说凤梨长在快递箱里!
一次半是玩乐,半是休闲的话题。
说起远处朋友归京的事,又是社区又是学校,还涉及到校长谈话教导员谈心影响什么的,归期遥遥无期的,还说因为疫情困在他乡,与村民们学会种菜,还帮他们干活换菜换花什么了,临了还提了一句说就差养一头猪了,这样就算是自给自足了。
也问起状态好不好的事,她笑着说天天象煮饭婆一样,大家玩笑说,累是累点,但被需要的感觉还是挺受用的。
然后就想以需要与被需要这个话题聊一下。
词条上讲,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
个人理解是应该是各种欲望的满足感,比如饥饿,比如说口渴,比如困到极致想睡一会儿等等,因为心之所向,因为心心念念,觉得这一个馍,一杯水,或者一张床的拥有,是多么奢侈又是多么舒适和惬意的一件事,而这样的感觉甚好。
而“被需要”是一种人类内心渴望认可的外化形式,当被人索取的时候,我们不仅获得了成就感,同样也感受到了被社会认同的荣誉感,也是主观上或客观上需要得到他人帮助的人,别人能适时给予不图回报帮助的一种行为。
比如父母养育子女,比如子女赡养无生活能力的父母,再比如贫困山区孩子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等等,因为力所能及,因为相竭尽所能,觉得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对此做出的努力,是多么令人崇尚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样的感觉也甚好。
有时候,基本人本身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其实需要与被需要都是存在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在某些程度上,被需要的外延更广阔一些,它所涵盖的意义,所能触及和震撼的地步更能深得人心。
也正如书中对需要与被需要的诠释:生命的厚重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埋头苦行,而在于平衡得到的、失去的,付出自己该贡献的。懂得舍得,方才能品味人生甘味,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