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有许多欢乐,也可能有不少痛苦。人生总是悲欣交集,无关身份、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暂时如何,我们永远要做两种心理准备或者心理建设。
一种心理建设是:坚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坚信自己会越来越智慧,坚信自己将为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积极的影响,这些是自信的和希望的心理建设。
另一种心理建设是:生活像一盒巧克力,谁也不知道打开后的巧克力是否可口,假如生活使我们失望,我们必须鼓起最大的内在力量迎接痛苦、重新拥抱人生。
有了这两样心理建设,才能毫不犹豫地、信心坚定地在人生道路上铿锵前行。
02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不太容易。
大概是因为在过去的生活中经常地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因此产生了某种“习得性无助”的想法——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是没用的,命运总是在辜负我。因此,不再也不敢期待、不再也不愿努力,被动等着坏结果的来临,内心产生了无奈的苦涩。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一个学生,一次考不好、两次没考好、三次没考好,往后再也不相信努力学习就能提升成绩了。任再好的老师来做他的思想工工作,可能他也懒得动一动脑筋了。
受到家暴、长期被欺凌的的孩子、妇女,逐渐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总是不被重视的下属,总是被排挤的同事,对于当时的工作产生了排斥和厌恶;常被妻子吵吵的丈夫,总是败下阵来,有理无处说,宁愿在车里枯坐一小时也懒得回家。
他们都渐渐地不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从信心来看,他们举手投降、他们放弃了。
但是,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任何打击,而是心甘情愿地放弃。
03
因为痛苦,所以放弃,得以借此逃避痛苦。
但痛苦本身并不因逃避而消失。比如,面对不幸的婚姻,你可以从北京逃到广州,甚至从中国逃到美国,但是这种逃避不能解决“你为什么会处于不幸的婚姻”这个问题。即使换了地方,你仍有可能陷入另外一段不幸的感情生活中。
又或者,因为过去的不幸经历,形成暴戾的性格、陷入深深的抑郁、患上长期伴随自己的身心疾病。
总之,痛苦一定会追上那些拼命逃避它的人。
但是,痛苦对于那些永不言弃的人,却是无能为力、更无法长久的。
痛苦无法打败那些愿意对它正面回应的人,那些人是内在力量极大以至于痛苦不能战胜他的人。
不放弃,意味着绝不在痛苦面前缴械投降,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直面痛苦,找到对治它的法子。
骆驼祥子是1920年代最终放弃了的人,读书时我们常能觉出渺小的个人痛苦与巨大的时代洪流的反差。但那个时代也有许多和他命运相似的痛苦的人投身革命。那些人有的也较早死去了,但其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后来者。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死亡的命运,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界和影响。
在放弃者的面前,痛苦像面目狰狞的魔鬼:
在斗争者的面前,痛苦是可供生命燃烧的燃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