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兄您好,
前几天我们一起做了一起有关家庭教育的家长访谈,我们了解了很多信息,完了以后我们也做了分享。事情看起来不大,也不太费劲,但是回家以后,我感觉非常疲惫,甚至很倦怠,以致第二天都没缓过劲来。
仔细想了想是什么把我给压住了,这么沉重。回过神来,想起当时和你分享的话了,不仅感慨万千。
我们常说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的问题。那父母教育的问题又出在哪呢?父母教育的问题出在夫妻关系上。所以说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夫妻关系。这就说到我们访谈的那位家长了。
我听到让我最震撼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两条平行线。虽然有了大娃,又生了小娃,这都快六年了,两个人坐下来一起讨论讨论各自怎么考虑教育孩子的事,居然几乎没有。
而且我们也问到了家长,当他们争执吵架时,有没有发现孩子的反应。家长也说到了,孩子很惶恐地看着他们。
这听起来也许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小事,但我听起来却是无比悲哀的事情。慢慢回想为何让我沉重得难以自持,因为发现我们要说的家庭教育这个问题太过遥远,我们要回到更本质的问题上,夫妻关系上来。
这位家长谈到两人几乎没有沟通过教育理念,这只是一个侧面,其实可以更深入的推测,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是缺乏沟通的。当然,这位家长提到与另一半无法沟通。我们先且不说这个沟通本身该怎么办,我们要说的是这家庭是如何构成的。
联系我平常所接触的个案,听家长说诉孩子的问题,但通常都会发现夫妻之间存在很多的矛盾。你肯定听过这个说法,叫“中国式婚姻”。想起你那天举的例子,听起来很糙,但却是在理。
我们的父母们总担心早恋,恋爱会误了孩子,尤其误了学习,所以阻止孩子与异性接触。没有与异性深入了解的孩子一旦成年,父母又逼着他们要结婚成家生子。就像你说的到年龄了,就象牲口一样拉出来交配生崽。
这样的夫妻关系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其实两个人根本没搞清楚,真的成了两个“小孩”玩过家家的游戏。当两个人过的时候,这两个人还好。因为可以简单定义为“玩伴”关系。两个人一起玩,生活又比较简单,玩好就行。
可生了孩子,挑战就来了。一生孩子,两人同时升级,一个当妈,一个当爸,面对一个弱小无助的婴儿,这一下关系就复杂了。
夫妻关系从彼此的“玩伴”升级成了“同事”,一起肩负起抚养孩子的事情,也就包括我们要说的家庭教育。哎,问题就来了。
我们所访谈的这位家长相对来说还是负责任的家长,父母对孩子都尽心尽力。但如果我们拿同事做比喻的话,我们可以说他们欠缺合作能力。父亲带时就按父亲的来,母亲带时就按母亲的来。现在孩子还小,还没遇到重大挑战。但一旦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没解决好的合作问题就会越来越凸显。
当然还有的夫妻只想当“玩伴”,或者某一方还停留在玩伴的身份上不愿升级成父亲或母亲。这让另一方就感到压力很大,发现自己在照管两个小孩。而大孩子,自己是无力管束的,小孩子常常变成自己情绪的垃圾筒。又或是和小孩子形成过于紧密的联系,越是控制,越是出问题。
所以我们访谈的仅是一位家长,但背后更为沉重和巨大的问题压住了我。我被僵在那里了,缓不过气来。我原想的是如何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这个问题已经出在了父母身上。就像蛋生鸡,鸡生蛋,在婚姻家庭里循环往复。
贾兄,你看这要说的家庭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们在哪个层面开展工作?夫妻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好坏,这是家庭教育早有定论的说法。追根溯源是否要从这个方面着手呢?
昨夜也和我夫人聊起这个疑惑,她用了一句练习瑜珈的常用语来安慰我,能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可强求。
我想也是,既然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夫妻关系,这是源头的话,我们就去做夫妻关系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工作。能到哪里就到哪里,也不强求。我想朝这个方向去做访谈或者更多的深入调查是有价值的。
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本身其路漫漫而修远,我们也只能上下求索了。
贾兄,这是我的回复,不知你想法如何,再联系。
此致
敬礼
康林
2018年7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