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印度圣人拉玛纳·马哈希说:“彻底开悟的唯一障碍,就是我还没有开悟的想法”,看来对这个想法的觉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提到觉察,我们好像就要达到一个既定答案的点,而事实上,真的没有唯一答案可言。
换句话来说,觉察经常出现在不经意间,但这一时刻的涌现,就会对你特殊情境或挑战给予支点。也许这就会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但觉察不是通过努力或者是有意识控制的,而是通过发展自己的动力,不需要自己的努力,真理就会在倾刻间自动涌现。
曾经看到一个传统故事,那里有一个人因冤狱坐牢,他企图用汤匙挖出逃离的路。经过多年精疲力竭的努力,双手因此长茧渗血,他终于了解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挫折、绝望的泪水潸然流下,他颓然靠着牢房的门,才发现房门一直没有上锁。
他的惊讶和解脱,就如诗人鲁米中的一句话形容的那样:我一直活在疯狂的边缘,渴望知道原因,不断敲门。门开了。我一直从里面敲门!就是如此,你以为囚禁着你的牢房,其实并不存在。
所以说,用尽办法想办法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也许办法就不是开阔的本身。就像囚人一样用尽方法逃离牢房,本身方法的使用就是牢房。
这里讲的就是,当我们试图解决问题,我们会因看不清原貌,而失去真正方向的指引。
我们的方向就是任何方向的前进,而不是朝着一个方向使尽自己的蛮力。
当我们追求生命的喜悦与平和,我们就有可能忽略人生处境极力避免的悲伤。所以我们尽可能去感受真实存在的当下。
正如周五下午,我与小家在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小家伙发现夕阳与残云交织在一起欣喜万分,他不停的叫我去观赏。
当我看到这美景时,我不停搜索头脑中的各种词语去形容,小家伙仿佛都没有听到,只是在静静的欣赏。
突然,他问我为什么要去形容去定义它呢?只是感受它,正如它在天空中自由奔跑一样。它不可能在任何时刻停留,所以要形容就要不断的跟着感受走。
一句话点醒我执着定义的心,我停留在一个形容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我定义又何在呢?我就是为了占有一个看似继定的结果?
如果我如此下去,我便偏执于一种境界中去,而这种境界无论多么富有,都有那不为人知匮乏的一面,我还是忙于头脑去武装,而忘记了真实的当下的身体感受。
所以我无论有什么样的感受都是当下最真实的存在,我存在于我任何冲突存在的定义当中,而不去纠结于本身。因为我深知因为我的觉察,让我能够容纳周围发生的一切。
正如我不会品的茶,它的确是茶,却不会因为我品不出茶的感受,而失去了它带给别人感受过的茶香味。
所以“茶”中自有味,是其本身独特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