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在塑造孩子心灵的过程,如果一位老师能够在教孩子写作时,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那对这个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
郑振铎说:“文学诉诸情绪”,情绪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孩子如果真的明白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绪需要,他们怎么会将作文当作任务去写呢?当然,有一种可能,就是写作并没有进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
写作是认识自我的过程。例如让孩子们写《关于自卑感与上进心》,这类作文题目就带孩子进入心灵的探索。孩子越思考,越认识自己。孩子会想到自己的上进心,自我查验,就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帮助自己找到上进心的因素。思想经过整理会越发清晰,写作的过程就是帮助自己整理的过程。孩子的思考力,自我反省能力,观察力等能力是怎么培养的,不就通过这样的一点一点的写作培养的吗?想到这,我太感谢自己学生时代的好习惯——写日记,写了好多本,年少的我思考得并不深,也很少表达,内向而腼腆。等到我上大学时,一切都反转了,大家都说我有主见,思路清晰,勇敢表达。我自己都很好奇这个过程。其实长久的书面表达真的帮助我太多,日积月累,量变促成质变。
写作是受教育的过程。如果你还认为教育孩子,必须把孩子拉到一旁,板板正正跟他说一堆道理,那我只能说这太狭隘教育的范围。教学的每个点滴都是在教育孩子,写作也是。比如现在很多孩子不懂感恩,为什么?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观察过,别人为他做了什么?是不是需要先观察了解事实,才会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例如老师可以让孩子写作之前先观察,️以《我的班长》为题,每个班级都有班长,但每个孩子未必知道班长的辛苦,更难以理解与感恩。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班长牺牲多长时间,来维持班级纪律,保证其他同学的学习、劳动、休息。这是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孩子很容易了解事实,写作也自然能够达到情真意切。
写作也是培养孩子客观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有些孩子观察的比较片面,认为社会都是美好的,那这种孩子很容易上当受骗,也很难融入到真真实的生活中。还真有一些孩子只认识到社会的阴暗面,一味的抨击与反对。这两种想法都偏极端,都是需要引导,用客观事实的角度去写生活,笔下的文字会更有力量。也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孩子用真善美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写作绝不是一时的揉捏造作,而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只有做对人,写出来的东西才美好真实有力量。所以,教写作与其说是教学的功夫,不如说是育人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