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公诫子(二)

周公诫子(二)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09:18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17-10-2

    【原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白话】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应遗弃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不被所用。故旧之人没有大的恶逆,就不弃用。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思考之三】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不求全责备?

    周公对鲁公的第四条叮嘱是“无求备于一人”,就是说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因为人的才能是有限的,用人办事,取其专长,不得要求他事事皆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理论上我们知道天下没有完人,可是对着具体的人和事时,我们就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应该这也会,那也会,这也不能错,那也不能错,自然就求全责备了。

    江谦补注说:“此言居上要宽,宽则得众。无求备于一人,是教凡有国者,造就人才之准则。求备于一人,可使天下无一人;不求备于一人,而人才不可胜用矣。”这就是说,作为上位者,对人要宽容。夫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之中第二位的就是“宽”,因为“宽则得众”。凡是统治者要选拔人才、得到人才、造就人才,不求全责备是唯一的法则。人才怎么来?是领导人造就出来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真正的千里马不难找到,难找的是伯乐。只有伯乐才是英明的领导,能够慧眼识英才。那人才可能不是圣人,也可能有不足,可能只是在某一方面突出,那就取他所长、用他所长,这就是准则。领导人要有这个肚量,用人之长、容人之短,让不同特长的人相互配合,截长补短,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求备于一人,可使天下无一人。不求备于一人,而人才不可胜用矣”。治.理.国.家也好,经营企业也好,领导一个团队,用人之道不可不讲求。你对人求全责备,你就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天下没人可用;如果不求全责备,能容人之短,用其所长,那就有用不完的人才。

    《子路篇》孔子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使用人的时候“器之”,量才使用,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能力,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而小人在用人的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子路篇》孔子告诉仲弓为.政策略时,还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举贤才的前提就是“赦小过”,而赦小过就是不求全责备。夫子的教诲和周公的教诲,可谓是一脉相承。

    【思考之四】你对周公的“四条叮嘱”有哪些新认识?

    周公这四条教诲,依次讲了如何对待亲属、如何对待大臣、如何对待老人、以及如何用人的四个原则。如果这四条都做到了,自然亲人和睦、大臣用心、故旧爱戴、百姓拥护。《中庸》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所谓仁,就是爱人,爱人之中,以爱自己的父母最重要;所谓义,就是适宜,适宜之中,以尊敬贤人最重要。周公这四条正是符合仁义,仁德之心从孝悌开始,有爱自己父母亲人的心,才会真正有爱护他人的心,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对自己的亲人爱护,推展出去,爱护身边的故旧,乃至天下人。君子不但有仁,还要有义,懂得什么是适宜的。所以用人绝不会用人唯亲,而会识人用人,尊贤用贤,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尊重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不会对人求全责备。能以如此仁义治.理.国.家,自然会“近者悦,远者来”,这就是周公希望鲁公做到的吧。

    周公传给鲁公的这四个要诀,都是待人用人之法——既是管理之术,更是君子的仁厚之道。亲人得不到体贴会苦,而他们多数会强调情感;大臣得不到尊重会苦,而他们多少有些居功自傲;旧故得不到照应会苦,而他们难免有些落寞;贤才得不到发挥会苦,而他们却各有各的偏短。非仁,不能体谅他们的苦,也不能忍心让他们受苦;非厚,不能包容他们的缺点,也不能忍受一己之屈。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仁厚之心,想要国.治.天.下平,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还是要为.政.以德——这是根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公诫子(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gb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