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雷
读初中时,我与许多同龄人被一部香港电视剧吸引了——《四大名捕》,坐轮椅却可以施放暗器机关的无情,不用兵刃的铁手,轻功超绝的追命,天真又决绝的冷血,一时间成了人们热议的人物形象。后来才知道,这个作品出自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之手,当然“四大名捕”系列也成了温瑞安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
初读“四大名捕”系列,我的印象是与古龙略微相似,情节常常出人意料,但在环境烘托和氛围营造上还是要稍逊一筹,在这里并不是谈及温瑞安作品的缺陷,而是强调风格各有不同,这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四大名捕”系列故事发生在宋朝,尤其是在蔡京作相时,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诸葛正我为首的正义之臣带领四大名捕坚持着国家的大义,正符合了“侠之大者,为国为家”的理念。
近日,我开始阅读温瑞安的《惊艳一枪》,故事开端是以王小石杀死副相傅宗书起笔的,并引出诸葛正我怎样用“惊艳一枪”击败站在蔡京阵营的师弟元十三限的,从而粉碎了蔡京的阴谋。
人物形象的设计上,我觉得主人公不是很清晰,最起码看完前边四分之一,我们尚未发现主人公是王小石还是诸葛正我或是天衣居士,虽说每个人物各有其作用,但是不应随意写之。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在《惊艳一枪》里边,我们看到了温瑞安将官场上的政治斗争描绘得生动到位,派系之间的互相倾轧制衡,同时,人各有志,比如天衣居士无意江湖,而诸葛正我虽然入世但不忘道义,令人遗憾的是元十三限却走入到了人格中的死胡同。其实最初诸葛正我和元十三限的误会来自于对小镜姑娘,小镜喜欢诸葛,可偏偏诸葛怕伤害元师弟总是躲着小镜,而此时天衣却假作与小镜对话,让小镜说出喜欢自己,结果天衣的妻子织女听到,又生误会,如此纠缠不清,后来元十三限知道了真相,就认为这些人联合起来欺骗他,致使他性格偏激执拗,后来暴烈残忍,一心以击败诸葛为第一要务。所以作为反面人物的元十三限就成了作者笔下的着墨较多的人物,可是为了让正义得到伸张,主人公还是要确定在诸葛正我身上。
当然,故事总要有正反面人物,善恶立场总要分明,作者要表达的需求和愿望也就极其明确了,也起到了文学作品的教化意义。
温瑞安的笔法也很有特点,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他有时运用长句来烘托气氛。比如有这样一处:“热,那是一种把火吞入肠肚里去把燃着火红的炭焙在脑浆里把火山喷发出的熔岩炒干面加辣椒掺着吃把沸腾的水浇在给炸药炸个稀巴烂的伤口上把着火的牙裹在炮仗里跟烧红的铁块放入喉咙去把太阳爆炸的碎片焙成粉末撒在热锅上的蚂蚁身上的——那种热。”仔细数过,这个长句共有108个字,这当然是一种语言特色,从上边的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温瑞安特别用心,也特别有想象力,能够在“热”的环境上用如此多的情况来烘托,绝对是高手,令人佩服。
其实,说到武侠小说的笔法,不能不说说故事里边的打斗对峙的场面,这种场面的描写是最能体现作者武侠小说风格的。我在温瑞安的《惊艳一枪》里面发现,温大侠的武打描写非常写意,常常将正反面人物的情绪加在所使用的招数之中,比如在天衣居士和元十三限的对决中,天衣居士用了“小相思刀”和“小销魂剑”,而元十三限用的是许多武侠迷知道的“伤心小箭”,此外还有“仇极掌”和“恨极拳”“忍辱神功”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武功的名称都拟得很有创意,我们也知道天下再怎么广大,也不会有这些武功,可是我们不能不佩服温瑞安在自己作品里营造的这种决绝又悲烈的氛围,我们也能从这些武功名称中揣测出人物内心的状态,我认为这是一种独到地处理。另外,温瑞安在作品中还善于加入阵法,比如天衣居士用的“杀风景大阵”,元十三限用的“六合青龙”。其实,我的理解就是作者让对垒双方能够更精彩地“群殴”,于是采用了所谓的阵法,当然我们不能否定温大侠在设计情节时参考的五行八卦方面的内容,那也是很高深的学问,我不能妄加评论。总之,温瑞安作品中的武打风格比较飘逸,随风带月,互相牵制又善恶分明,最后正义战胜邪恶。
我很喜欢武侠小说,同时又很挑剔,但能够创作出一部风格独特有可读性的武侠小说的人,都是了不起的,比如金庸古龙等。对于温瑞安,我仍然是支持的态度,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上付出了辛苦,这个人就是了不起的,就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我还会继续阅读武侠小说,也会说三道四,这是我的乐趣,同时向“金古梁温”致敬,谢谢他们创作了那些伟大的作品!
冯雷,德惠市第六中学教师,德惠市作家协会会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