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绝无可能
电影《楚门的世界》剧照速成绝无可能
“戒躁”说了千百年,可我们还是很浮躁。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有速成的办法就好了--可惜,确实没有。
希望速成,从微观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人们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
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的欲望都会得到满足,但人们仍然不会放弃追逐尽可能多的欲望。于是,不劳而获成了每个人心中的诸多愿望之一,甚至可能是其中最大的愿望。如果达不到不劳而获,少劳多获也可以接受,而且最好是“劳”尽量少,“获”尽量多,多多益善。
从这个角度说,大多数人都抱着类似这样的想法:
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好马上看到成果;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小,最好马上知道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差别仅在程度或表现上。
其次,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不明白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
因此他们才会不切实地的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达成目标,完结任务,获得解脱。可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该走的路必须要走,一步也不能少,你少了哪一步,哪一步就会在将来还给你。
还有一个宏观的原因就是所谓的“现状使然”,即使已经醒悟的人也有可能无法迈过这个障碍。
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往往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可事实上,没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现状满意。
达特茅斯经济学院教授布兰奇弗劳尔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从15岁时开始持续下降。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人慢慢地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进而开始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拼斗、挣扎,直到45岁左右才开始走出苦海,获得解脱。
这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直至恍然大悟需要的时间--30年。
在这漫长的30年里,自我满足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问题在于,大部分都不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相反,现实好像总是在提醒我们:有些人比我过得好。
这是统计学的优势,它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情感因素,用冰冷的数字展示现实。如果它所展现的现实与我们原本以为的并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一优势就显得极为明显。
掌握统计学常识的人,心智力量显然比那些对此毫无了解的人强大----他们可以理解统计学结论的意义,即便那结论并非亲身经历,而他们也因此距离现实更近一些。
这三个原因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
告诉自己:
我有不足,但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