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学同学闺蜜相约上海艺仓美术馆,是在八月份的约定。每次为一个具体的目的而聚,总会有聊不完的话题,上次是安藤忠雄的作品展,这次是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
其实,之前对鲍勃.迪伦的各方面的天才成就并没有太多了解,以为仅仅是在绘画方面的卓尔不凡,去看展览之前也没有做足功课,没想到,到展览现场,还是感受到了鲍勃与其他艺术家的不同,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在他身上有了最好的诠释。
迪伦的人生历程始于美国中部北端的明尼苏达州铁矿石产区。他在1961年的冬季抵达纽约格林尼治村。该地聚集着爵士、民谣和蓝调音乐家,还有诗人和喜剧演员。迪伦为了追随他的偶像,民谣歌手兼社会活动家伍迪·格思里,在纽约城刚住了九个月,他就签下了一张唱片合同。十八个月之后,他在传奇的卡内基音乐庁演出的门票就一售而空。迪伦从各种音乐文学和艺术流派汲取灵感,并将它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结合起来。无论这种结合是法国象征主义与芝加哥蓝调音乐的糅合、还是英国民歌与垮掉派诗歌的集成,迪伦都开辟出一种新方式,去思考一首歌可以做什么。
迪伦倾注了他的激情、幽默和美感来融合迴然不同的创作源泉。在他的编排下,创新的组合也显得合乎逻辑、水到渠成。
艺仓美术馆的布展流线挺不错,有很多的场景还原,还有许多影碟的循环播放,鲍勃.迪伦潇洒俊朗的外表,演绎民谣时的不羁,歌词的生活化和贴近人心最深处,有激烈,有柔情,仿佛在讲述一个个的故事。
其实,相较于他的蓝调音乐,我更钟情于他写的歌词,他表达的文字。
2016年,瑞典学院授予迪伦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伟大的美国传统歌曲中注入新的诗意表达”。颁奖词在同年12月10日由瑞典学院院土、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贺拉斯·恩达尔教授致予。恩达尔的致辞探讨了迪伦作为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兼词曲作家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オ华一一用语言升华音乐,用音乐升华语言。迪伦的毕生作品已经改变了我们对诗的认知,诗是什么,及其如何产生作用。
他为创作的每一首歌曲配上了一幅幅铅笔素描,场景非常地生活化,哪怕不懂英文,也可以从他的素描画面中感受到歌曲要表达的情境以及情感。
当然,迪伦的油画的色彩也是非常养眼的,色彩的风格与梵高接近,但是空间感很强,现实感很强。仿佛他有一种过眼即能留下场景的还原能力。有许多副画是同一个场景,但是不同的色系搭配,不知道是迪伦脑海中想象的,还是不同季节的同一个场景。
迪伦的才华令人惊叹,他的文字里透出思想的光芒更让我印象深刻。你听他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就在忙着求死”,这也是乔布斯多次提到他是自己灵感的源泉的原因吧!你再看他写道:“我相信通往未来的关键,存在于过去的残垣中。你只有掌握了这个时代的习语,才能在当下找到一星半点的归属感。”
而奥巴马则给予了他最高的评价:“在美国音乐史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物了”
他的才华简直就是满溢流淌出来的,难道是上帝的特别怜爱?
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的艺术大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