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姜夔①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②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姜夔(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姜夔终生未仕,常与杨万里、范成大等诗人词客交游。他工诗词,通音律。其词自成一家,注重格律和音节美。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等传世。词存八十七首。
②杜郎:杜牧。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是词人初到扬州,看到眼前萧条景色,抚今追昔,写下的一首扬州感怀之作。
上片首三句以叙事开篇,首句点出扬州是历史上有名的繁华都城;次句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句意,写扬州曾经的美丽风光;第三句交代词人在这里解鞍驻足。接着词人开始对扬州今日景象进行描写。词人只选取了“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和“废池乔木”两处景象进行描写,穿插史实进行叙述。自从遭受金兵铁骑的摧残掠夺,扬州已没有往日的风光,处处可见战乱留下的痕迹,满目疮痍。虽然此时正值春天,但春风吹去,只能看到荞麦自生自长,依旧青青的情景,极言此地荒无人烟的凄凉。“废池”写出金兵对扬州的摧残之深,“乔木”则寄托了词人对故国的依恋,词人以少总多,将乔木拟人,写它们“犹厌言兵”,可见词人内心对金兵的深恶痛疾。结尾三句由所见转写所闻,“寒”和“空”渲染出词人内心的悲愁。
下片以杜牧豆蔻词工难绘眼前之景,表现眼前景致的荒凉,流露出对词人今不如昔的感伤。接着回忆扬州往日二十四桥的繁华,以古衬今,寄托自己旷古的哀思。
整首词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深沉哀婉,是宋词感时怀旧词中的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