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焦虑是用头脑抑制恐惧的产物,学会觉知,才能获得安全感超越恐惧

焦虑是用头脑抑制恐惧的产物,学会觉知,才能获得安全感超越恐惧

作者: 意识疗法 | 来源:发表于2021-05-17 12:27 被阅读0次

    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的焦虑本质上是掺杂了主观因素的恐惧。是潜意识层面的不安全感。人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危险正在逼近,让自己内在的无助跟绝望感喷涌而出。这种害怕又源自于自身无法控制的冲动,站在高处害怕从上面跳下来,害怕自己会用刀去伤害别人,害怕自己在人群中会失去控制,做出一些无意识的举动,致使自己的形象受损。

    恐惧的情形下,危险是存在的,无助也是真切的,由此被头脑引发并夸大了的危机感,是由个人潜意识层面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不安全的思维模式是长久以来头脑处理问题失败后的产物,根据意识疗法的观点头脑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无外无外乎于逃避抗拒抑制。

    人们本能地通过抑制的作用来克服恐惧,通过意识层面的理智来应对潜在的危险更不安全。人们似乎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抑制是下意识的心理条件反射,人们通过抑制来保障自己处在安全的空间,将敌意排除在意识之外。所以在抑制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逃避,比如当有人在工作当中遭遇挫折,对自己两性关系的不自信,引发内在的不安全感,他们可能会用头脑去压制这种不安全感,但也害怕触发这种不安全感的事件跟人物,于是就开始逃避避免跟他们接触!

    在大部分时候他们能够应付自如。不安全感似乎已经消失不在,潜在的危险也被解除了。但是突然的某一天,因为机缘巧合,突然听到了同事在议论自己或者领导提拔了资历比自己浅的人。又或者在情侣的手机中找到暧昧的通话记录。抑制再也难以起到预想的效果。就开始大爆发了,会以极端的情绪爆发出来,比如说愤怒焦虑嫉妒又或者歇斯底里。

    这种情形会呈现持续的周期性,你自己也会意识到:他人并不会为你的情绪买单,所以你又开始去压制情绪。通过分离作用( Dissociation)被压制的情绪会在外界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强化。这些被压制的情绪,只会被挤压进你的潜意识层面,加强你对不安全感的认同,就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当然抑制有时候会以梦境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弗洛伊德在《梦的解释》里面提到了:所有的梦境是潜意识层面真实的表达,那是你为谁解决的最真实的心理诉求的一种表达方式。做梦的时候人的生理活动是不参与,而是纯粹的潜意识层面的表达,庄子在做梦的时候,梦见了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能够感知到花的香味,感觉到风的轻柔,那种感觉又好像身体参与的过程,自己又做无比的真实感,因此当他梦醒时分不由得发问: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所想的事情会进到潜意识层面,在《世说新语》里面也有类似的典故,卫玠问乐广: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的事物,却在梦里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乐广就回答:因为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到老鼠洞里,或者用捣碎的姜蒜去喂铁杵,当你没有这些想法的时候,你可能也很难去做类似题材的梦,但是当你开始接受我的暗示,你就可能会做这方面的梦。

    为什么在亲人去世以后,人们往往梦见他们,是因为在现实当中发生过的事情,头脑在下意识层面加以否定。否定的内容只能流放进到你的潜意识层面,最终以梦境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往往会被未知的东西所吸引,这些未知的东西是你意识所不能抵达的层面。但是当你如果非常专心致志地活在当下,所有东西都显露出它的真相,那么你的心也会变得清晰鲜明毫不扭曲。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释》里认为梦是无意识的,但是在无意识的梦境当中,你会感到一种夸张的真实感,你会认为那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如果白天清醒的时候,所有精神活动被洞悉被觉知到。你能够觉知到自己的反应思想动机以及逃避压制或是各种形式的心理冲动,你只是不加分别地看着它,不需要修正它,也不是试图通过头脑让它变得不同,更不需要用头脑诠释他们,让潜意识进到意识层面,那么你睡觉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做梦了!这也是人们在焦虑状态下经常做梦的原委。

    暂时被压制住的情感形成的条件反射机制,就如同一个随时等待引爆的弹药库。内在心理的冲突会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更会以人格的状态呈现出来,比如长期焦虑的人会体现出焦虑性人格,而抑郁状态下的人就会体现出抑郁性人格,在社交恐惧症状态下就会体现出讨好型人格。当内在的心理冲突没有得到调和,由此导致外在的冲突就会变得更加的激烈!而同样的也会对自己曾经的认知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会变得非常的嫉恨如仇,非黑即白又或者在潜意识层面,有想要去伤害别人,欺骗别人的冲动。因为你也无时无刻不这样的对待自己,那么你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这个世界对待他人。

    于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头脑里面形成各种各样的标准,因为惯常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以为活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空间,这些空间所给我们的一些行事原则就成了我们的生活指南,形成了我们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限制性信念。信念并没有问题,是帮助我们在艰难环境下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移世易,你固守的信念已经成为你生活当中的障碍。人之所以怀旧是因为发现自己内在的信念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社会,所以只能停留在过去追忆往昔,人们从过往的生活当中能得到什么呢?除了一些惆怅跟失落,什么也得不到。

    这些标准会形成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对我们真正地去认知这个世界产生障碍。在原生家庭里面通过父母的教导,我们会把这些教导形成自己的标准,从而形成自己内心颠扑不破的真理,恒古不变的行事标准跟生活指南。比如说父母教导我们: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当我们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内在标准的时候,我们可能只会读死书,忘记了我们读书的初衷跟目的。在达不到这些标准以后,人生就进入了死胡同,把自己逼上了绝境,让自己身处焦虑的阴影中!

    在我们人生的进程中发现自己的标准难以企及的时候,就会逐渐放低自己的标准,很多人因此而变得落寞消沉,不思进取,听之任之,随波逐流,甚至破罐子破摔。父母在意识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后,就会后悔万分:我当初不该那样对他,不该那样严格要求,于是从一个极端逐渐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意识疗法认为平衡冲突的方法并不是排除痛苦或者是修正标准。只要这些限制性信念还在,都会在潜意识层面来界定你,评判你,改造你,你同样也会以这些标准去界定,评判,改造这个世界,当带着这些限制性信念,投身到生活当中去的时候,迎接你的将是一连串的打击跟延绵不绝的痛苦,很多原生家庭导致心理问题的孩子都基于这种原因,当发现父母的教导,让自己处处受挫处处碰壁的时候。由此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彻底否定父母的教导,开始变得叛逆起来!

    必须要通过整合心身,让自己变得觉知,所谓觉知意味着超越,当你开始超越了这些标准,那么限制你的信念就会开始松动。那你就不需要依靠任何的标准去行事,追寻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最好的标准,从而如如不动,不困于情不惑于心,那如何觉知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专栏:

    https://appbcvy2gfe6632.h5.xiaoeknow.com/?entry=2&entry_type=2002

    在内在标准的指引下,人们会将自己内在的需求当成对外界的要求,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好让自己处在安全的区域当中,但是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曾说:你向命运索求的一切,实际上早在暗中为你标好了价格。当你不断的通过攫取金钱让自己获得安全感,哪怕你富甲天下的时候,你也难以获得那种安全感,因为你为此付出的不等量的价值感会让你更加的匮乏。

    人们常说等我有钱了,我就会好好地放松自己,但是即便到那个时候的你也不可能放松自己,因为紧张跟不安全成了你生命中的主旋律。这已经成了你的条件反射机制不可或缺的一环。又或者说这已经成为了你的生活方式。会潜行默化影响你的心身,所以在心境障碍下的人往往会强加责任给自己,他们通常会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时刻挂在嘴边。同时通过头脑不断地内化而改造自己,在自己制定各种苛刻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结果基于头脑的特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

    当内在的改造失败以后,冲突的矛头就逐渐转向外在,导致人格偏差甚至人格障碍。总会将错误归咎于他人或者是外边的客观世界。从而缺乏了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当然这两者可能同时会兼具在一个人的身上,让内在的矛盾跟冲突变得更加的激烈,不安全感就被无限放大,焦虑的体验也就无以复加。

    一方面无意识地将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同时包括头脑思维的催化让自己充满了内疚感。同时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满足别人的期待,由此而拒绝相信责任在于自己。潜意识跟意识层面不断的发生冲突,又不断的通过头脑去调和这种冲突,于是变得喜怒无常阴晴不定朝令夕改。

    这种情况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孩子都有想要逃避责罚的本能,所以大部分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忙不迭地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卸责任。当这样做的结果也难以被接纳跟承认,于是就会转向自己的内在,认为自己不够可爱,认为自己缺少别人的关注跟照顾,会认为是自己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自渐行秽,慢慢的就会把痛苦看成是罪有应得。

    所以我们很难客观地去评判自己定义自己,你很难意识到,即便自己即便体力不佳智力平平,我们仍然是正常人,只是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成长,心智不够成熟,不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评定自己跟他人的关系,也无法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跟义务。唯有开始觉知你才能超越一切对立的标准,唯有觉知你才能走出无意识的梦境,唯有觉知你才能心态平和疗愈自我。唯有觉知你才能获得良久的安全感, 唯有觉知你才能走出焦虑的阴影,也唯有觉知, 你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行走于天地之间,哪怕驭舟独行,也能抵御八面来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焦虑是用头脑抑制恐惧的产物,学会觉知,才能获得安全感超越恐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kj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