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罪》你能“画”自己吗?

《心理罪》你能“画”自己吗?

作者: 微语22号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22:20 被阅读0次

    1

    心心念念的电影《心理罪》今天上映了,一个星期前就在期待这部片子的上映。

    期待这部片子不是因为是谁演的,只是冲着“心理”两个字去的。

    刚到影院,在等进场的时候,看到影院等候区放的宣传片,以为讲的是几个案子,满心的期待以为可以看到多种心理障碍的表现。因为这几天刚好在看变态心理学,所以对于心理障碍比较敏感。

    看完电影才发现事实上就一个大的案子贯穿全剧,一个小案子做导入。

    方木,一个经历曲折的犯罪心理学天才。因为自诩天才,在连环杀人案的破案过程中过于自信,以为自己的猜测是对的,画的像是正确的,以为凶手只有马凯一个人。

    然而,自信的结果就是凶手不止一个人,马凯死后,邰伟说凶手应该不止一个。方木却拿邰伟的“伤口”来回应他,认为凶手只有一个。

    种种现象表明凶手绝对还有其他人,方木最后也做出了推断,凶手还有其他人。但是,当邰伟问他几个人的时候,他却回答不出具体几个人。

    因为在找剩下的凶手的时候做法偏激,而被赶出警擦局。方木去找导师乔教授解惑。乔教授对方木说,一切的答案都在“心”里。

    方木,在进行催眠的时候,也是在“画”自己的过程,是对自己更深度了解的过程。

    剧情的转折还不是在这,这也就只是个转折的起因。陈希的死和邰伟的坦诚,让方木把自己“画”的更清晰。

    结局肯定是案子破了,最后一幕,方木的独白中说到,他会把自己“画”出来的。

    2

    “画”自己,其实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要怎么做才能把自己变的更好。

    初出茅庐的方木,不知道警察局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以为还是在校园一样。

    正如邰伟说,方木缺少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在方木的催眠中,找到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从而在后面的剧情中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变得敬畏生命。

    方木,一个犯罪心理学天才,在破案找寻线索上极具天赋,但是,不会“画”自己的犯罪心理学天才,不是天才。

    3

    天才需要会“画”自己才是天才。

    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都需要认识自己,才能活的更明白,活的更幸福。

    对自己人生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我才知道我适合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应该选择什么,应该放弃什么,什么东西对我是有意义的。

    我遇过的很多大学生里,问他们你喜欢什么,收到的答案,往往是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啊。

    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所以我不知道要干嘛,所以我什么都不干,所以我每天在宿舍打机或者煲剧,所以每当毕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感慨:我的大学四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学校,大一都必须要修的一门课叫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而我直到大二下学期才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很多人认为这是没什么作用的课,所以上课不听课,只是为了点名才去上课。到了后面我才知道,这门课为什么会设置在大一,因为它在帮我们“画”自己。

    4

    前两天做校友访谈的时候,访谈到一个师姐的时候,发现知道自己要什么真的很重要。

    我问W姐说,你怎么看待你现在选择的行业不是专业对口的。

    W姐说,她有尝试过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因为尝试了感觉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做,所以换了这份工作,在这份工作中,也渐渐的找到了成就感,也喜欢这份工作。

    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真的很重要。如果工作不适合自己的,要尽快换,不然沉没成本会越来越大。

    趁年轻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奋斗,比在年级大了拖家带口的时候想换工作来说,简单的多。

    5

    回到“画”自己的问题,我不禁想起哲学上经典的三个问题。

    我也经常的在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却还是没有很明确的答案,这三个问题需要很多的时间来思考才能想清楚。

    我想,如果这三个问题,你想清楚了,你也差不多把自己“画”出来了。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我要到哪去?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罪》你能“画”自己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kr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