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重新认识自己》,感触还是很深的,让我们重新的定位自己,找到自我,突破自我,放下一切包袱,更好的提高自己,然再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那一片光明,其中的一句话很发人深省,那就是“我们永远喜欢拿“真正的我”和“应该的我”互相比较”。这个“应该”是我自己投射出来的标准。一有比较之心,就有了矛盾,不只是与某人某事相比,还要与昨日的自己比较高下,形成过去与当下之间的矛盾。只有停止比较,才能使自性呈现,能够活在自性中,才能有真正的平安。不论你内心深藏的是悲伤、丑陋、残忍、恐惧、焦虑、孤独......只要你能彻底观照它,毫不分心,与它安然共处,矛盾与冲突就会停止。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我呢?佛说:“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活在过去,活在一段不怎么快乐的回忆里。人们总喜欢抓着执念不放,很多的不快乐就是来自于自己的执念和不放弃。很多人就算到了花甲之年,好像还是会迷茫,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变化,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做了别人的影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去扮演别人眼中的自己,即使会不快乐。“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是找到真正地自我并不容易。父母希望我们可以有出息,长大能够有个稳定的工作,可是你喜欢探险;老师希望你能好好学习物理化,可是你更偏爱音乐……太多太多的时候,我们因为别人的期待而放弃了追逐自我。你也深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你就是活在别人的影子中出不来。
“应该的我”我想应该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吧。应该的我这个概念在你的心中越强烈,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从而心理就越容易失衡,学会与应该的我和谐共处,是引领心灵驶向健康的好选择,应该的我与理想的我,都是一个人以自我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我们对自我美好形象的想象,比如说,我应该过上好生活,我应该升职,我应该考试过关,我应该出人头地,我应该光宗耀祖,我应该受人尊敬。这个即是对自己未来的一个肯定,也可视为是一个未来理想的自我。但应该的我说起来比较绝对,就好像是现行的马上要实现理想的自我一样,而理想的我,讲的是一个时间,他的范围很广,他指向未来,因为未来的我是不确定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