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乘坐火车,在候车室排队验票进站时,排在我旁边一队一位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提着一个长长的旅行袋的小伙子,始终与前面一个学生模样的女青年保持至少0.5米以上的距离,让后面的乘客感到不爽,不时有人催他往前走,甚至推他往前走,他还是保持那样的距离。当后面一位大叔问他为何中间要间隔那么远时,他说“我要以某学弟引以为戒!”此时,后面的乘客个个大笑起来,再也不催他了,更没人推他了。
看来,“学弟骚扰学姐”事件已经家喻户晓了。虽然过去十余天了,网络上一直还处于热议之中,但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还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十多天前,在某大学食堂,学姐唐某被东西碰了一下,第一反应就是身后的学弟对她骚扰,在食堂大喊大叫,也不听学弟解释,强行查看学弟证件,并惊动保安出面调查。在没有完全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这位学姐还不解恨,当天就利用网络的强大攻势,公布学弟的个人信息和丑闻,致学弟“社死”。可就在学弟被“社死”的第二天,事情反转:监控视频证实学弟无辜,学姐道歉太敷衍,她自己又被“社死”。
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酿成如此大的丑闻,而且事发大学学府,发人深思!
假若这位学姐在被东西碰了一下后,不是那么冲动大喊大叫,而是冷静下来,先弄清楚是什么东西碰了自己再作反应,这事情就应该没有事了。
假若真的是学弟对她骚扰,在她已强行掌握学弟的身份信息后,学校保安已出面,等待监控结果出来,她若能冷静地等待,相信组织,相信攻破无数高科技难关的大学学府,一定能处理好这简单不过的骚扰问题,或等待学校处理结果不满意,再视情采取措施也,而不是冲动地利用网络,一定要至学弟“社死”的话,这件事情也就没有事了。
假若前面学姐都冲动了,但等到监控视频调查出证后,能冷静下来,诚恳地向学弟认错、道歉,通过一定方式挽回学弟名誉,减少事件的影响,这件事情同样也不会再有事了。
遗憾的是我前面的几个假设都不成立,统统被这位学姐的过于“自尊”、过于“自信”,过于“自强”所忽视,导致她过于冲动,最后只能自食其果,自己把自己给“社死”,悔之晚矣,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这话真有道理。如果这位学姐当时不是那么冲动,稍听一下学弟的解释,或通过校方去调看一下监控的视频,或稍缓一点或根本不用网络来扩散此事,而通过学校的正规途径来处理此事,更巧的是事情反转如此之快,想让别人“社死”的她,在事情反转后还不能清醒过来,反省自己深深伤害了无辜,道歉仍然敷衍了事,最终自己被自己的冲动“社死”了,以至于处于现在这种无比尴尬的局面。
假若当天的现场不是发生在大学的校园,假若那天学姐还有男朋友在场,假若那位学弟也是一位与学姐一样冲动的人,如果发生争执甚至打了起来,后果更不堪设想,弄不好会发生人命案件。
面对这么冲动的一个学姐,还有很多假若我在这里根本就不敢再假若了……
“学弟骚扰学姐“事件过后,我想大家都得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当事人,遇事千万不要冲动,处理事情一定要冷静,切不可凭空想象,有些事情往往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回事,一旦较真有时真不好收场。即使是你想象的那样,也要通过正规的途径、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处之泰然,不然弄巧成拙,害人又害己。
通过这件事情,我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教育,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更多传授做人做事的方法,教育学生通过正当途径处理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甚至危险。学校要畅通学生的诉求渠道,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高等院校,教育对象大多都是有行为能力和较高知识水平的人,不应做出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应该明白,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不管你是为了维权还是处于别的目的,一定要慎用网络手段,不得不用时,也要三思而后行。网络用好了可以帮助你,用得不好网络同样可以贻害你。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到正义永远存在,不要怕误会,不要怕误解,相信公道自在,正义有时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会到!即使暂时未到,一定不要再加害他人,把事情看淡、看开些。
通过这件事情,也要给那些真正图谋不轨者敲响警钟,不该干的事情千万不要干,你要知道,现在到处都有监控设备,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静静安放在你身边的监控系统或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等数码工具所拍摄到,到时铁证所在,有口难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