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领域都在提创新。公司内部每年也会举办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五小创新、青年创新的比赛。
我们自己的青年创新也做了六年了,那我们在谈创新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它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模式?
古典老师曾给创新下了个定义:个体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行为。
这个定义就告诉我们,创新有两个特点:一是新,二是有价值。
“新”比较好理解,不仅仅是提出了独一无二的观点,这种比较难,将新观点运用在新的领域,也是创新。新的产品、工艺、市场、元素和制度都是创新。
“有价值”稍微有点抽象,通俗一点概括,就是帮人省钱、省时和爽。
省钱,比如“360”杀毒软件,创新性地提出“免费”的方式,帮用户省钱。
省时,比如滴滴打车,帮我们省去了等车和找车的时间,提高用户的效率。
“爽”,是指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比如“海底捞”,创新服务品质,就牢牢吸引住用户
其实,创新的本质,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在于“新”。
那创新思维有哪些模式和方法呢?
一是组合法:
创新一问:能不能通过增加一个全新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前IBM工程师大卫·布拉德里发明的 “Ctrl-Alt-Delete”(计算机热键),就是一个组合式创新。其实这并不是他独创的思路,他说他的灵感来源于英文的词根,英文的单词很多就是由词根组合而成,他就是把语言的组合运用到了计算机。
二是移植法:
创新二问:有没有什么行业解决过类似的问题?
生涯规划里面有一门课程,叫做“人生设计”,他的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一名教授,他把产品设计的理念平移到了个人的发展中来,也是一种典型的移植思路。
三是还原法:
创新三问:抛开具体的改善方式,做这个创新最终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洗衣机的设计,我们要先思考洗衣服的目的是什么?要的是脏东西从衣服上分离。具体怎么分离?除了水洗还有太多方式。这个脑洞会引发各种洗衣机,比如超声波洗衣机、臭氧洗衣机。
在一个领域待的越久,越缺乏创造力,容易被惯性思维牵着走。不妨尝试跨文化、跨学科、跨行业,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观察原来的问题,常常会柳暗花明。
如果尝试以上办法,还是没有好点子,不妨停下来、慢下来,创新思维自然来。
想不明白,聊一聊。思维的碰撞能很好地提高创造力。最好的主意都是在和别人高质量聊天的时候跳出来的,不妨找这方面的专家或高手聊一聊。
想不明白,走一走。我们认为自己在休息,其实对于大脑来说,从未停止运转,信息加工一直在我们头脑里进行着。换个环境走一走,也许会有新的想法。
想不明白,睡一睡。遇到事想不明白,不妨稍微睡一会。有一个关于创意的实验结果显示,睡一会的人在创意测试里的得分比没睡的人高两倍,想不通就睡一觉。
古典老师有一个方法屡试不爽——把想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放在床头,带着问题睡觉——当我第二天起床,再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有了清晰的答案。
咱们也可以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