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梅花·同梦

梅花·同梦

作者: 伴悦新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19:37 被阅读0次

        梅兰竹菊,四君子也。但我却从未偏爱过它们。如若真的有偏爱之花,那便是纳兰提花。个中缘由,知情人必晓得。而今,我却只想论梅。

        王安石曾云:“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崔道融曾言:“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朱敦儒曾曰:“玉懒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苏轼在《西江月·梅花》曾道:“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随便一想,脑海里这些诗词便闪现一二,可见古今咏梅之佳句数不胜数。梅凌霜而开,它是孤傲之花。它没有牡丹之雍容,没有玫瑰之浪漫,没有桃花之艳丽。它或有一缕梅香,悠悠沁人心脾 ,却又转瞬即逝。本无意教人铭记,奈何却偏偏心绪万千。其实,梅花本无意,心动是人心。人心浮动,便会生出妄语。

    梅花·高洁

          梅之高洁,岂是世间俗物可堪比之?花有灵性,亦有佛性。否则怎会有:“一花一世界”之佛语。梅自有它的世界,自有它的风骨,自有它的气节。正如人一般,皆有个性。恐不敢沾惹梅花,因余只是俗人,无法欣赏梅之精髓。世人大多也皆爱咏梅、颂梅、赞梅……却从未懂它遥遥冰雪天地间的一份孤寂。故而世人大多喜梅略有肤浅之意,就连苏轼《西江月·梅花》中颂梅之词也略有暗色。毕竟这首词明喻梅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心性,暗喻却是纪念侍妾朝云之悼亡词。可见,苏轼也并未懂过梅花之风骨。梅花虽不与梨花同梦,可东坡仍是梦中人,东坡只是借花喻人罢了。那世人有谁懂梅花之情怀?天地之博,万物之广,总会有人明其意,知其心。这人便是“梅妻鹤子”也。一闻其名,便知他是个爱梅之人。翻阅古籍也可知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间小梅》如此咏梅之清丽佳句,也只有出自林逋之手。梅懂林逋,林逋亦懂梅。二者皆真实,故而不虚妄。

    梅花·隐逸

          林逋爱梅,爱它隐逸之情怀。世间无人做到如此之爱,一生与梅相伴,视梅与生命等同。或有人说其执著,可万物讲究缘法,执著于心,无关本心。爱梅成性,不过如此。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梅花》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梅花二首》

    “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梅花又二首》

        他这一生留下大量颂梅之作,诗中总能品出梅花不同之风姿。梅在林逋眼中俱是独特,故而以梅为妻。或他觉凡尘俗物都无法言语梅之冰清高洁,或他觉人与物沾染尘世之久都无法脱俗。或他内心之梅花却永远不凋不谢,芳香永存。他傲然屹立于冰雪天,簇簇梅花暗香浮动。他沉思良久,承梅花不弃,纵无人交心又何妨?无人相伴也无惧,无人牵念亦无悲。他毕生所求,不过午夜梦回时那若有若无的一缕梅香,便亦足矣。

          “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了一生,这也算是圆满了。毕竟有些人寻其一生,恐都没有他这般勇气,大多数人或因现实无奈,或因世俗舆论,或因内心妥协,或因意志不坚,而放弃内心渴求之生活。渐渐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之中消磨了心性。如伤仲永般,泯然众人矣。其实细细考量便可发现,没有任何一个特定标准可以来定义每个人的人生是否完美。因为每个人一生完美除自身努力之外,还有宿命的变幻无穷。或许在他人看来,林逋一生并不完美,因为他归去后,无儿无女,无妻无友,难免晚年凄凉。但在林逋心中,他这一生是执著且内心富足,潇洒且生活真实,清高且人生圆满。 这样看来,有些人生完美标准是人为设定且有时接受世俗之眼光。但像林逋这样隐逸派诗人,却教人心生敬慕。因为不是所有人可以抛开一切世俗纷扰,安然过自己想要的一生,故而,向生活妥协成为常态。林逋之辛隐于山野,梅花亦懂林逋之辛。

    注:  图片出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梅花·同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nh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