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梦一抹天明,
思融融。
伊人轻轻年年,
画画同。
梅花雪,
梨花月,
愫愫浓。
自是春来不觉处,
雨松松。

记:词句是三年前的这个时日,在山上见衡平老师收藏的这枚国画石有感而就的。回读,想,这些泛想与这天然构画,当时是怎样的一个关联?
如今全已淡忘。果真是一时一境啊!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就是生命体的本真。
时间流逝告诉我们,过而不再,四维空间生在的你,把当时的那个场景投影定在了三维框内,你走了,祂却留下了。此等存在和存在关联,告诉了我们一个此在可续的道理——过了的场景只可忆,未来的场景在构架,时间是个神造。
人啊,倘若有情,你一定会明白,思中有忆,才会生成这珍惜之元素的。事实上,祂产生的根源,来自于生在者对无法回避的死亡所涌现出来的惋惜别恋。那个感觉,模糊与清晰交织成为混沌,而约若。
经历者没有复来,只有续传,或间断,或跃迁。
你来了,你走了,没了踪影,虽说有无起了变化,但却留下了永恒的定格。如我今日,本是采摘鼠曲菜来由,却意外地与这诸葛野菜交遇,在郊外,它开的花,真美丽!生生死死,印记在心。
以为,寻找意义的人们,从来都不会丢掉生活的本真,而高谈哲学自洽和空论玄道有理的。
如是,想对困乏的人们说上一句:真正存在来自于你身心上的体感认同。只有在你亲身经历了某个生活处境,那个经历才会对你有着丰满的填充和链接。并且,也只有在你寻找精神出路的时候,人生才有其意,哪怕是个单调,也不觉乏味。你,是你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