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会坐在一起讨论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特点,以便对症下药,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尽管老师在学校有那么上心,但是,有时候并没有很大的成效,当然,老师可以更加努力。那,家长的引导示范作用是否要更重要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我们每一天都要上报孩子的体温,时不时地要进行家访。但是最近的体温报表和家访活动让我真的有点无力。总结下来我认为,孩子的松散和缺乏规则意识,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关系。
2020年的上半年有些特殊,由于疫情的原因孩子们不能够按时开学,回到老师和同学们身边。不过,这也恰恰是给了父母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平时,父母总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现在有的是大把的时间,可是家长们真的有把握好大好时光来陪伴孩子,增进亲情和培养孩子吗?
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也不耽误成长与进步,从我们幼儿园到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甚至是课外辅导机构都绞尽脑汁的为孩子们准备网课。都说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自打有网课开始,网上就有了很多有意思的言论。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你永远不知道,你对面正在上课的学生都在干什么”。在某些视频软件上也不乏有一些恶搞的视频。虽然我们看到的时候也会哈哈大笑,但是,同样用网络上很火的词语说,真是细思极恐。
通过家访活动和体温表的汇报,我也真是觉得,并不是网络的调侃,而是,现实中是真的存在这样的行为。家访的时候,有的孩子抱着妈妈的手机不撒手,手机一拿走,就大喊大叫,那么,妈妈在做什么。“好好,给你给你”?就这样?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孩子的母亲,这当然不是正确的做法。母亲的规则意识去哪了?或者,作为一个母亲,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又去哪了?我自己并不是一位真正的母亲,但我也是班里所有孩子的“妈妈”,当孩子发生这样无理的要求是,我们难道无力到只能用妥协来安抚孩子的情绪了吗?那我们教育的意义又在哪里。如果孩子习惯性的向我们索要手机玩游戏时,我们就应该告诉他,这是爸爸妈妈用来工作的东西,不是你的,不可以你想玩就玩,如果你拿走了我们就没有办法工作。你有你自己的玩具和绘本,爸爸妈妈可以陪你一起玩很多更好玩的玩具和游戏,但手机不能给你。可能孩子会哭会闹,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妥协了,这孩子的规矩就树立不起来了。这不单单是一部手机的事,这影响的是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换个角度,为什么孩子会对手机有那么多的向往,这和家人们平时在家里的行为是不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如果,爸爸妈妈吃完饭引导孩子一起做做家务,和孩子一起下楼跑一跑,或者在家玩会玩具,看会书,这孩子还会那么喜欢手机吗?
每天早上收体温表,真的会发生很奇怪的事情,有些家长会早早地在朋友圈晒早安,但是,却需要老师打电话催你去给孩子报体温,甚至打电话还不一定接。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我们很理解。有的时候,我也会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及时的将新的表格给大家发下去,有没有及时的催促大家报体温。回到群里去看一看,我们发现新的体温表准时的出现在信息列表中,也有过很多次的催促。说实话,家长工作如何做得更好,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总是害怕不能够体谅家长,但是,当我们知道有些家长没有及时回复消息是因为屏蔽了群消息是,真的心寒。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家长的规则意识没有树立起来,也看看这些需要每天催促的家长们,他们的孩子,似乎也是如此。没有时间观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学校里,我们时间分配的很清楚,对事情的要求也很严格,该如何就如何。严格不代表不爱孩子,相反,现在的严格是为了以后孩子更好的发展,如果,爸爸每天嘴边挂着“差不多就行了”,妈妈嘴边天天念叨“好好好,你高兴就行”,那么,无论孩子的智商有多高,这个孩子的习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家长渴望自己孩子取得的成功,往往都是在好习惯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说习惯的养成和规则的树立真的非常重要。
作为老师,我也应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在家长面前,我是否也是这样一个人呢?今天的材料交晚了,开个玩笑提醒一下就过去了。总想着,大家都工作也不容易。连我自己都在为他们的不及时找各种理由,那么大家本身还会重视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应该更加的严谨,转换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说了的事情就要按时完成,群里的消息看到了就要行动。作为老师,,引导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也严格要求家长的行为。为孩子营造更科学的成长环境。
在高实幼征集“十个好习惯”倡议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的习惯。” 我们想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就应该给孩子做怎样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