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不动笔墨

作者: 垂杨子陌 | 来源:发表于2017-12-16 14:14 被阅读208次

        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倒觉得,既然读书是为写作打基础,那么对于写作来讲,应该是不读书不动笔墨。先读,才有机会获得,才有可能充盈自己,反之,即便动了笔,干瘪的几率也很大。至少对于我自己,就是这样。

        不读书只动笔墨,没底气、不硬气、缺大气,文字要么软踏踏的,要么不足以被支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从何来?现代人总结的好: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邮差而已。一个人眼界的开阔,胸襟气度的广阔,来自于行走看世界,实景欣赏加上博览群书,有字、无字之书一起读,方有可能实现下笔如有神。

        书本对于人生,可多可少。就如写字一般,外在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自己。客观上也会有干扰限制,但书写乃内心之事,遵循自我,总是好的。一个人,一篇文,可具备的“气”——不一定是义与道,也可以是温雅娴气、盖世之气、浩然正气、超然气度或其他“气”中的一种,才能卓然立足于天地间。再倘若放大了看,将这种“气”看作古人先哲探索出来的“道”,一旦获得,收获的将是万物丛生、万世繁华,世界一片葱茏,何况微渺个体、区区文章呢?!

      不读书不动笔墨,通常可以被理解成一种鞭策,反而言之,对于其信奉者,也可以理解为不自信。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清晰?等等。但若是书读的扎实,哪怕照虎画猫、依瓢画葫芦,也能增添不少自我激励,增长不少技艺,要不怎么会有“胸有成竹”的说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的是这个理。

      不读书不动笔墨有时也会摇身变成不记录、不积累的借口。为什么不争取?各种事由而已。读书和动笔墨这两件事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无所谓,但若是真正离开了这两种日常行为,生活会无趣很多,没有记录还可以忍受,但怎么能不阅读呢。读读广告宣传语念几个新闻标题也行啊。不经文字洗礼的脑瓜壳往往缺乏新鲜血液的润滋,还容易闭塞,闭塞方显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承认,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既不读书,也不动笔墨。我就是这样,表现好的时候,还能读点电子文档,敲几个有营养的文字,表现不好的时候,只剩下虚假的愧意。虽然很少及时补过,想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还是会阿Q一下。当然,这是按先后顺序来理解,再换个角度,不读书和不动笔墨,本来就是两件同时被否定的事,再加个主语,就变成了我(既)不读书(也)不动笔墨,并列式结构充当“我”的连动式谓语,就组成了我的完整真实的生活状态。什么积淀什么成果,都会变成——什么鬼。盖真阿Q是也。噫吁嚱!已矣乎?恐不能详也。总之,你所浪费的今天,就是你愧悔的明天;你所虚度的每个今日,就组成你虚妄的一生。

                                ——写给自己

相关文章

  • 读书有方法

    读书方法有很多,也一直在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近来有点小收获,与大家分享。 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

  •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也是我曾经一度告诫自己并遵循的读书之道,读书的时候,在动笔墨与不动笔墨之间,...

  • 不读书不动笔墨

    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倒觉得,既然读书是为写作打基础,那么对于写作来讲,应该是不读书不动笔墨。先读,...

  • 十月第四周读书笔记

    我习惯于“不动笔墨不读书”!

  • 阅读推荐《学会奥野宣之的这个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 最好养成:摘抄+感想 原文

  • 《雨的四季 》旁批三问

    中国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所谓“动笔墨”,其实就是边读书边做圈点批注。它是读书的习惯,更是读书的方...

  • 怎样做读书笔记? - 草稿

    不读书,无以言。 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不做摘录、不标记、不写想法,其实,你会无意识地把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忘得一...

  • 不动笔墨不读书

    今天早晨辅导时,和前来助学的家长朋友交谈,得知孩子们在家读书很浮躁,走马观花地读,收效甚微。下午第一节是阅读...

  • 不动笔墨不读书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 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即生活 生活无论如何快节奏,仍然还需坚持读书。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读书不动笔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ps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