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前几天的作业里有关于四大名著里的情节段落,让学生写出自哪本书。娃娃根据情节竟然只填了一个西游记。另外三段,娃说没看过,不知道出自哪本书。
娃妈早两年就买了四大名著带拼音的版本,没道理啊。吃过饭,我到房间去找,赫然在榻榻米书架的中间。拿下来打开一看,格崭崭的新啊。
你说要是红楼梦看不下去也就算了,三国和水浒竟然也没看。这就让我很是受伤。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我把娃带到阳光房,陪娃一起看书。
娃娃很自然地选了西游记。娃说以前看也没看完,有些也忘记了,从头开始看。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我也拿了本水浒传开始阅读。
拼音版的确实很好,有个别读错音的字今天又重新认识了。比如娃娃读的南赡部洲的赡shan,我以前都是读zhan的。比如我看的小王都太尉王诜shen,我之前读的都是xian。后来娃娃读累了,就开始默读。我也拿起拼音版水浒传开始看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王进避难。说的是北宋末年宋哲宗在位期间,苏轼有一个小史,叫高俅。
第一句就让我很惊讶!苏轼竟然和水浒传里的人物对应上了。对的,就是水浒传里的那个高俅。小史就类似于侍从书童小秘书之类的小官。
这个高俅呢,能说会道,毛笔字写的贼溜,舞枪弄棒也还可以,有一定的武功基础。最关键的是他还很会踢球。在此之前的印象,高俅就是只会踢球,吊儿郎当,溜须拍马之类的反派玩意。
高俅因为写写画画很溜。所以有一天,苏轼就把他这个小秘书推荐给了宋神宗的妹夫,也就是驸马王诜。王诜,王晋卿这个人很擅长书画。他经常和当时还在坐冷板凳的端王赵佶一起讨论书画。高俅本身诗词书法就不一般,再加上他的阿谀奉承,所以很快他就成了王诜的亲随。
有一次王诜让高俅送礼去给端王赵佶。当时赵佶正在踢球。高俅走了进去,球正好滚到了高俅的身边。高俅花式传球,一个鸳鸯脚把球传给了赵佶。赵佶一看,你小子还有这技术,很高兴。后来就从王诜那把高俅要了过来。
宋哲宗死后,因为无子继承。官员们最后把端王赵佶推上了皇位。赵佶就是宋徽宗,他除了剿灭方腊起义外,还独创“瘦金体”,可谓书画造诣颇深。高俅的诗词书法也很好,踢球更棒棒。所以赵佶即位后,很快书友兼球友高俅就当上了殿前帅太尉。
这里普及一下知识。宋徽宗时期的太尉职权没那么大,蔡京是最后一任三公太尉。这么说吧,宋徽宗有九个保镖头子,高俅是其中一个。
即使这样,对高俅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官了。而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就属于他的职权管辖之内。高俅当上太尉,立马就让手下来见。王进因为正巧生病,就没去。高俅因为以前在城里浪荡的时候被王进的爹教训过,故而大怒,派人把王进抓了过来,要打屁股。王进人缘可以,同事们好说歹说,王进总算免了挨揍。
王进回到家跟他老妈一说,曾经的帮闲高二竟然当了他顶头上司,怎么商量都觉得迟早玩完。最后决定带着老妈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毕竟他跟那边曾来京师的不少军官有交情。
一路颠簸,走到华阴的时候,王进的母亲病倒了。王进就带着母亲在史家庄休息看病。史太公对他们也是照顾周到,说没事,多住几天,病好了再走。于是王进就在史家庄住了下来。
史太公有个儿子叫史进,不爱读书,天天到处浪。史进身上纹着九条青龙,就喜欢玩枪弄棒。对,他就是水浒传里的九纹龙史进。有一天,史进在院子里使劲。王进看到了,就说你这功夫只能对付几个泼皮,打不过真正的好汉。
史进一听这话立马不对枪棒使劲了,开始对王进来劲。史进说:“你不服,我们来比划比划。你要是赢了,我就拜你为师。我要是赢了,你就……”
“拜你为师。”王进接口说,“这可是你说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他俩各自拿好棒棒,史进兜头就是一棒打去。王进拖棒后退,史进紧随而上。突然王进转身一棒下劈,史进心中冷笑,常年到处切磋,早就料到可能会有反击。史进把棒棒横着一架,奈何王进看似发力猛劈,实则虚劈,顺势下落,然后棒棒迅速回缩,又朝前直直一戳,正正地怼在史进的胸口上。
史进这才心服口服,拜王进为师。半年后,史进功夫大增,还精通了多门兵器。这时候王进他妈病早就好了。于是,王进提出告辞,带着老妈继续朝着延安经略处走去。
从未上梁山的【王进】这个小故事用我的方式讲完了。后面写着的对小朋友们的教导:
小朋友们要注意,取得成绩后,不可以像史进那样骄傲自满,要有虚心的态度,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但是我想表达的是:王进同事人缘好,才免了挨揍,还和其他军官有交情,所以有地方可去。
这就是人情世故。
他爹揍人留下的仇他接了,他爹曾经的交情也让他能在史家庄休养。
这就是无怨无悔。
还有高俅,诗词书法让他成为苏轼的小史,也是他成为王诜身边人的前提,加上会恭维,得以亲随。
最后因为踢球溜入了赵佶的眼,再加上书法和会捧场,成为了赵佶的亲信。
最后由于会点武功基础,得以成为太尉。
这就是拍马屁也得有技能傍身,打铁还得自身硬。
诸多因素之下,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立场鲜明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