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二一一:如果教者无所“自恃”

《传习录》二一一:如果教者无所“自恃”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1-26 12:08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二一一:如果教者无所“自恃”

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此乃是恰好处。”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空前的程度。进入教育领域的从业者良莠不齐,行业内流行两个笑话。一个是关于数学教学的,话说一位老夫子问众弟子“7+8等于多少”,众弟子面面相觑、莫衷一是。老夫子捋了捋胡子神秘地说:“记住了,7+8等于14”。学生们大声回应——“记下了”。坐在后面听课的指导员坐不住了,趁着学生们不注意,悄悄拉老夫子到后面说:“7+8怎么会等于14呢?明明是等于15。”老夫子连连点头,稍后,他走上讲台,喊了声:“同学们注意了,刚才我们说7+8等于多少来着?”学生们高喊“14”。老师说:“同学们记住了,7+8等于14,那是解放前富人骗穷人的把戏,解放后大家都平等了,都记下了——‘7+8等于15’!”

另一个笑话是关于语文教学的,话说某先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忽一日在课堂上提到一则歇后语——八月的柿子,后半部分本来是形容柿子的颜色的,结果他忽然卡壳了。坐在台下的孩子们也莫衷一是,有的说“红澄澄”,有的说“黄澄澄”,还有五花八门的其它答案。老先生一下子懵圈了,赶紧一边去翻教科书,一边对孩子们说:“到底是红色的还是黄色的,同学们讨论讨论!”某一事物的颜色,哪里是讨论能讨论出来的?

今天,再来看当年流行的笑话,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可笑之处,认真品味,其中却有个先生与学生一体同进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先生是没有多少可以“自恃”的资本的。于是乎,先生的姿态便谦恭讨喜,感觉格外有温度。伴随教育这个领域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的不断优化,课堂上,教师可以自恃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自恃带来的师生之间的隔膜也就日益增大了。有的老师在孩子甚至家长、社会面前成了绝对权威——神圣不容质疑。有的老师则把自己弄成阳春白雪一般的存在,远远地把教育对象作为“下里巴人”甩在鄙视链的远端,他自己在课堂上自娱自乐唱起了独角戏。

一千多年前,韩愈高呼“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几百年前,王阳明充满和悦地问自己的弟子陈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问这话时,王阳明那里没有一个绝对真理可以“自恃”,陈九川作为学生也不必担心面对这个问题会出现一个让自己感到窘迫的答案——毕竟既然没有绝对真理,也就没有什么尴尬的错误。他只需要认真谈一谈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感受。

阳明先生问陈九川:“你对于‘致知’学说体验得怎样了?”

陈九川说:“自我感觉不同于以前了,以前操持实践时常常不能恰到好处,现在可以了。”

阳明先生说:“可见自己实践体会来的与听讲得来的是不一样的。我当初同你们讲习讨论时,知道你们只是糊里糊涂地听了个大概,没有体会到其中滋味。致良知的妙处,再体会实践到深处,每天都会有新的精进,其中能体味到的精妙要义是不可穷尽的。”

阳明先生又说:“这‘致知’二字,真是千古圣道传承的关键秘诀,能够看到这一点,就能‘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即使是百世之后,有圣人出现,也不会对之有所质疑!”

如果学问只是一件事,如孟子所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如王阳明所言——只是“致良知”。如果为人师的教者无所“自恃”——毕竟《学记》有言——“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育将变得何其温暖、何其美好?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是专门讲阴阳交泰的,阴阳交泰的取象便是天在下,地在上,只有做先生的能丢开那些赖以自恃的“记问之学”,以一种谦恭的姿态甘为人梯时,做学生的才有机会攀援而上,藉着先生的高度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将自己埋葬在先生的阴影里,或者与先生无意义的消耗对立里。

泰卦的取象上还有一层,当天行健的“乾”甘居下位时,也就意味着内在的强健。外示包容接纳而内在强健,这不正是教育最好的姿态吗?

如果教者无所“自恃”,教育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 二一一

    俗话说过了初七不是年,既然如此祝大家往后的日子,对联成真~心想事成啦。 今天又出去鬼混了一圈,兜兜转转,阴雨作祟,...

  • 孝不分贵贱,爱不怕遥远

    人不是知道孝才去孝顺,如果连孝都需要人教,那么也就称不得孝了。 ——节选自《传习录...

  • 不可以因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实用方法

    《传习录》记载,弟子向王阳明请教关于《论语.先进》篇中的一段话(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于吾言无所不悦)。 问道:难道...

  • 远离不读书之人

    读书之人,有教、可交、多交;不读书之人,缺教、不交、陌路! 尤其是自以为是、自视其高、自恃其大不读...

  • 无题

    早成者未必有成 晚达者未必不达 不可年少而自恃 不可年老而自弃

  • 175学习的基本态度(2022.8.27)

    初识《传习录》第388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教约》 第175-179条 时间:8月27日至9月2日 志愿:|...

  • 17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022.8.30)

    初识《传习录》第391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教约》 第175-179条 时间:8月27日至9月2日 志愿:|...

  • 179初学日常计划(2022.9.1)

    初识《传习录》第393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教约》 第175-179条 时间:8月27日至9月2日 志愿:|...

  • 179如何学?怎样做?中卷全言

    初识《传习录》第394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教约》 第175-179条 时间:8月27日至9月2日 志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二一一:如果教者无所“自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rb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