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究竟是什么?
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教授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曾给出一个自称“最为真确的定义”,那就是“戴安娜王妃之死”。
他的解释是:“一位英国的王妃,带着埃及的男友,在一个法国的隧道里撞车,开的是一辆德国车,安装着荷兰的发动机。司机是一个比利时人,喝多了苏格兰的威士忌。追赶他们的是意大利的狗仔队,骑着日本的摩托车。为她治疗的一位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的药品。这个消息是一个加拿大人传出的,使用的是比尔·盖茨的技术。而你可能正在一台电脑上阅读这个消息,这台电脑用的是台湾造的芯片、韩国产的显示器,由一个印度的卡车司机运输,被一些印尼人截获,由硅谷的码头工人卸货,然后由一个墨西哥非法移民运送给你……我的朋友,这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视角下的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在地理上的界限逐渐模糊,最后不同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全球性的文化。
文化遭遇论的视野:杰拉德·德朗迪(Gerard Delanty)
英国社会理论家,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授,对现代性问题有专门研究。
文化差异观点的背后是一个更深刻的文化遭遇的观念
——德朗迪
在“文化遭遇论”视角下的文化总是在保守和革新的张力之间发展和前进。
既有自我确认、自我保存,又有自我批判、自我更新。
以文化遭遇论的视野,是不以一个国家为单元单独考虑,因为各个国家间相互遭遇、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这给新世界的全球想象提供了框架。文化不是固定不变、封闭孤立,而是流动的、生生不息地被构建的,通过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规则,记忆、认同、价值、信念被生成。
内部和外部的互动不是一个例外,而是常态。 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塑造,提供创新的可能性。自我和他者的每一次文化遭遇,用一种开放性的理解,会带来新的自我认知、新的启发、新的创新、新的视阈,把外部因素内部化,松动传统文化,发生文化变迁。
网友评论